王瑩
一、問題提出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片面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成績的高低好壞來評估學生的優秀程度,卻對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不夠重視忽視;或雖然重視,但缺乏科學的教育手段,不能妥善處理學生的心理壓力。殊不知,如果心理壓力過大,則會引起人的過度緊張,導致機體失去平衡,代謝紊亂,注意和知覺范圍變狹窄,正常的思維活動受到干擾和限制,因此活動效率降低,甚至導致活動失敗,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結果。家庭教育的偏差非但能起到提升學生能力和水平的效果,甚至反而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消極作用。所以有效紓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是家庭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
1.基本概念
學習壓力,是指人在學習活動中所承受的精神負擔。學習壓力過大主要表現為:①在生活上:食量大增或食欲不振;睡眠質量較差,經常失眠;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出現惡心、嘔吐等生理反應;較長時間不參加喜愛的體閑活動等。②在情緒上:容易沮喪低落,不耐煩,暴躁、易怒;說話冷言冷語,對自己、他人的評價以及對事情的描述都有消極傾向;和家長關系緊張,對父母有抵觸情緒或經常與父母發生沖突等。③在學習上:敷衍、厭煩監督、抱怨、對自己學業過分苛責、對自己沒信心等。在考試時會表現出焦慮不安、考前失眠等。
2.中學生壓力狀況描述
中學生的生活時間基本被分割為兩個組成部分,一是學校生活,二是家庭生活。在這二元的生活過程中,內外環境變化和肌體內部狀態所造成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的波動,構成了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應激源。隨著當代中學生面對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而家庭對子女所賦予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學業負擔亦日漸加劇的狀況,使他們的所要承擔的責任加重,而由此產生的緊迫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引起一系列心理應激反應。
3. 來自家庭方面的心理壓力源
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除了來自自身、學校和社會外,一個影響重大的方面就是家庭,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對學生心理壓力的影響更具體也更直接。
三、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觀念對中學生學習心理壓力的影響
任何一種教育形式和教育現象背后都有教育觀念的支撐,在影響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中,家庭教育觀念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它決定了父母的教育行為方式,也影響著家庭氣氛,家長應該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家庭教育的職能首先是先教孩子做人,培養孩子成為獨立的人,社會的人,現代的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身心健康的人。不要把知識和技能凌駕于道德之上,過于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做人的教育。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和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應高度重視孩子的身體鍛煉和心理需求,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2.關于家庭教養方式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家庭教養方式是父母教養觀念,教養行為及其對子女情感的一種組合方式。它反映了親子交往的實質。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有三種:專制型、權威型和放縱型。
具體而言,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與中學生學習壓力、焦慮等存在及其顯著的負相關。父母的過度干涉與保護或是嚴罰厲懲與壓力、焦慮等現象成顯著地正相關。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轉折期,容易產生心理上的緊張,他們特別希望有一種安全感。父母的愛和理解不僅能使孩子感覺到安全和情感上溫暖,也能給孩子精神上的支柱。
四、轉變家庭教育方式幫助中學生釋放壓力
1.給予自由
自由包括時間和空間,也包含精神的自由、思維的自由,孩子應該有自主選擇與自我支配的權利,家長無非是指導孩子合理地安排時間和空間。新一代的社會公民需要豐富的圖式背景知識,苑囿于教科書的孩子終究難以成為合格者。孩子一旦擺脫羈絆,就會在無限的遐想中信手由韁。實踐證明:在自由、自主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有較寬闊的知識面,能較好地進行發散性思維,有利于成長。
2.提供心靈支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肯定。中學生遇到困難挫折乃至犯錯不可避免,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心理支持,家長在此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關鍵在于家長以何種心理幫助學生處理應付這些成長中的煩惱、危機。
3.寬容
誠然,在孩子成長過程乃至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文化知識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家長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培養孩子成人,而不是成為學習文化知識的機器,也不是以盛放知識的容器。綜合素質的發展是在教科書中未必能學到的,也不是在課堂或書房里能感觸到的、能學會的。以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成長,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4.目標鼓勵
學習中目標鼓勵,就是根據“水漲船高”的道理,幫助孩子設計學習目標,來激發積極性,使孩子不斷向更高的知識高峰攀登。大量事實證明,印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目標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思想素質、文化基礎、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既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又要通過努力可以達到;既要有年度目標,又有月、周短期目標。在明確整體目標同時,還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標,依次實現和突破,不斷“添油”、鼓勵,使孩子像上樓梯一樣,一步高一步。
5.談心疏導
家長要針對孩子在不同時機、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問題,及時進行談心疏導。對因階段性身體素質差,學習跟不上的,要多鼓勵少指責,幫助其“趕隊”;對因對學習科目不感興趣產生厭煩情緒的,要勤敲打多引導,幫助增強興趣;對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泄氣的,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其分析原因,找準癥結,鼓勵士氣;對因在校和同學老師發生口角,影響學習勁頭的,要耐心開導,熱情幫助化解。另外,家長在與孩子談心時,不但要告訴孩子“怎樣做”,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從道理上說服孩子,在談心的方式上也應該選擇合適場合,這樣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6.生活調節
身體健康,精神飽滿是搞好學習的基礎條件。家長要講究科學方法,調節好孩子生活,讓孩子在有限的條件下吃好玩好,創造有利發揮智力效益的環境。家長可以利用節假日、工作學習間隙,多組織開展家庭活動,調節孩子生活。同時還要根據孩子生理承受能力,科學安排學習,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證孩子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