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李紹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對小學數學教師有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學效率。教師應對小學生有所充分的了解,明白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要求,在這個基礎上恰當的運用一些教學手段,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廣大教師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來確定自己的重心,教師要放下架子、走下講臺、俯下身來從學生的角度來解讀教學。教師的教學行為要變、課堂結構要變、教育理念更要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一、為培養孩子們的學習習慣教師本身應準備充分
(一)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也就是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的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由于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其次,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也要區分,才能夠避免在教學的時候抓不住主要的內容。
(二)把科學性和新穎性融入到教學課堂中,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構建一個寬松的學習氣氛
數學不單是一個認識過程,更是一種情感過程。對于情感教學必需注意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的培養可以從下幾方面入手:首先,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如更多的運用利用現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生動、活潑。
(三)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是系統性強,因此必需重視課后與課堂的緊密聯系
課后復習與練習能夠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這樣不但能鞏固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還能很好的開發學生的智力并提高學習興趣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由于受到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部分知識往往會分成幾個步驟來完成,這時更要注意知識間的緊密聯系。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著力點
(一)教學生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每接到一個新的班級,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四會”:會看、會聽、會想、會說。會看,就是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和習慣,就要求教師不能以"講”取代學生的 "看”,要給學生觀察的機會。學生通過自己看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一定不能過多的講。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在教學中所提供的觀察素材能否吸引學生去看,包括教師的板書、動作等能否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在課堂上進行練習時要多創設一些能引發觀察興趣的問題。(二)多創設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生活中處處又充滿著數學。因此,在教學時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情境能很好的引起學生的聯想和類比。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充分的讓學生都"活”起來、"動”起來,才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我們應當積極、主動的去創設一個有助于學生學習、思考的教學環境。
(三)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和充分開發他們的創造性,單單是師生互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也要得到開發。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活動中獲得的高于個人水平的能力這是老師不可能全都能給予的。特別是問題解決、簡便運算等常常是"一題多解”,如果進行小組交流活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還能培養學生打破常規和求異思維。
(四)養成認真審題、完成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每次新課例題教學時,我都會都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練習審題。在學新課的過程中掌握審題技巧,養成審題的良好習慣。解題時要書寫要認真、整潔、格式規范。
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習慣的養成,主要是課內教學的指導和訓練。家庭作業的布置要認真設計,即量要少、質要好、解題的要求適當。由于題量少,學生不會感到有負擔,就樂于認真完成。這樣的作業,使得學生負擔輕,積極性高,有利于良好習慣的形成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五)養成會改錯題、自我評價的習慣
學會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善于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能力。因而,在教學中就應當培養學生自我檢查、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要求學生在做題的時候認真、仔細并獨立完成,不依賴他人。在老師批改后,找出錯題的原因,改錯時要按要求的格式進行修改,還可以互相糾錯,促使同學們課下互相糾錯,這樣再做題時就仔細多了,錯題率就會明顯降低。
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培養學習數學
(一)課前預習習慣
每當上新課前要求學生對即將所學知識進行預習,這樣對新知識就會有初步了解,讓學生主動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同時,還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恰當的檢查。
(二)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就是了解題意,弄清題目中所給的數據信息、運算符號、已知條件和問題,明確題目的要求。正確解題的前提條件就是審題。有很多學生把題做錯,就是因為審題不夠認真沒有弄清題意或加字減字造成的。因此,要加強審題指導和訓練,讓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抓住重難點理解題意的好習慣。
(三)充分利用草稿的習慣
有很多學生的作業本隨時被墨水弄臟,涂改、刮破現象常有發生。于是要加強對學生“作業衛生”的教育,讓學生學會使用并能夠充分發揮草稿本的作用,使學生養成使用草稿本的習慣。這樣不光使學生的作業清潔、美觀,還能提高學生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
(四)仔細計算的習慣
學生學習數學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是計算。不僅使學生明白計算的重要性,還要培養學生口算、簡算的能力。唯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計算的又準又快。
(五)及時完成作業、認真書寫的習慣
改掉學生作業拖沓的壞習慣的條件是保時保質完成作業,為學生的其他活動騰出時間。因此,要求學生該當天完成的作業必需當天完成、錯題必需當天校正。
綜上所述,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只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主動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從多種教學方法中選擇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