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因此,開展活動區是實施《綱要》的重要舉措。我園從15年開始開展了各類的區角活動,通過實踐的探索、理論的學習及探討,積累、摸索開展區角活動。教師在“開展活動區——觀察指導——調整(環境、材料、規則等)——再觀察指導——再調整”,孩子在“實踐探索——交流——積累經驗——再實踐探索——再交流提升經驗”的模式進行運轉。但近兩年來我園新加入的年輕教師多,開展活動區還存在一些問題,從問題中歸納了以下策略。
問題一:教師對活動區的認識不到位,開展活動區感到很迷茫。列:A、教師不知道該怎樣開展,一到活動區活動時間就玩桌面玩具;B、教師精心準備的材料被孩子玩得亂七八糟,后來有檢查才拿出來;C、教師開展畫畫、剪紙、印畫等一系列美工區的活動,活動位置不劃分孩子活動時看起來很雜亂等。
策略一:從面到線再到點充分認識活動區。
1.認識活動區的面——活動區理論學習化
一方面理論上提到“活動區是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場所。”因此活動區既可以成為教師分組教學的場所,又可以作為幼兒自主自愿選擇、探索學習的天地。另一方面,我園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班級優秀活動區展示。讓教師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研討中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促使教師們更好的認識活動區。
2.認識活動區的線——活動區形式多樣化
從性質上我們將區角活動劃分為三類:既是學習性區角、游戲性區角和學習與游戲融合的區角。我們將選擇一類進行設置,如:選擇的是學習性區角就開展美工區、科學區、語言區、生活區、數學區等幫助幼兒對環境的認識和了解,積累生活和認知經驗。如:選擇的是游戲性區角就開展角色游戲(如小醫院、燒烤吧、小超市、服裝等)表演區、建構去區等幫助幼兒建立情感驗和提升社會生活經驗。而游戲和學習融合的區角有雙重功能。區角位置不宜過于封閉會影響幼兒交往,也不宜過于開放會讓孩子沒有歸屬感也會感到雜亂無序,呈半開半封閉式更利于幼兒交往。
3.認識活動區的點——活動區規劃方式化
教師根據班級的場地位置劃分區角,一般四、五個區比較適宜,活動環境的氛圍應寬松一些使孩子有安全感。通過實踐可用這些方式:放手讓幼兒參與的方式,可以聽聽他們的意見并共同規劃本區物品便于取放的位置。利用好空間或材料重組、或內容變換,讓孩子們去布置活動區的場所增加參與活動區的興趣。另外共同制定出規則;用圖標的方式(可以是圖、字或是數字等)。如:美工區材料可在籃子和擺放的位置上貼上相同的美工區的標志,孩子用完后會把籃子送回“家”;用環境暗示的方式,在為幼兒創設活動環境時應盡可能地融入幼兒經歷過的生活素材,使環境中蘊含這情感內涵;暗示區角人數的方式,如:可以用小腳印、小椅子、活動區掛牌等。
問題二:教師在開展活動區時目標指向性不強導致指導無重點。列:大部分老師在開展活動區時孩子玩孩子的老師無目標的東看看西看看。
策略二:活動區的目標要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目標、材料的運用相結合。
1.活動區的目標要與幼兒的年齡發展目標、水平相吻合
《指南》中提到幼兒是沿著相似進程發展,并不完全相同到達某一水平。所以在活動中我們的目標是觀察幼兒水平的差異性并及時的根據幼兒的需要給予幫助。列小班玩串珠,培養孩子手指捏的能力和手眼協調的能力。能力好的孩子會很快的穿好一串珠子,能力差的孩子穿起來就比較困難,教師有層次的提供一些孔稍大的珠子增加幼兒活動的興趣。并有針對性的指導孩子參與活動,培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發展的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堅持性。
2.活動區的目標要與教育內容的目標相結合
根據教育內容開展活動區要把握好目標的準確性。投放材料與幼兒操作能力相當才能提升活動質量與孩子的經驗。如:在很多班級都用到的“紙幣”,小班學習了數可以熟悉紙幣上的數字;中班認識面值可以適當的在區角里運用添上或減少;大班學習了計算可以適量的運算找多少錢并延伸了簡單的連加連減。
3.活動區中關注材料中隱含目標
教師的教育意圖往往會通過材料被呈現出來,凡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其材料都帶有“玩”的味道。也是徐則名老師所說的“材料游戲化,而不是材料操作化”。如:益智區的棋類,巧妙的與幼兒生活衛生習慣結合起來,棋子路線中有勤洗手進2步、吃飯擦嘴進3步、亂扔垃圾退2步等。生活游戲融為一體,體現了“玩中學”。
問題三:活動評價時針對性不強,沒有拓展開孩子的經驗,對促進第二次活動的意義不大。列:A老師在評價是對幼兒美工區的作品做出評價,只關注結果不在乎過程;B老師評價時只問“你今天玩得高興嗎?”提問不深入。
策略三:重視反饋,充分評價。
1. 評價時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教師在評價時關注活動中幼兒的某一動作或連續、或重復等,評價時可以問“你今天玩的時什么?有什么收獲?”觀察到很高興的孩子可以提問“你今天做了什么高興的事?”情緒不那么好的幼兒可以提問“有什么需要大家幫助你的嗎?”等。
2. 評價要有針對性
“區角活動是連續的、不斷深入的活動。之中,材料、玩法、孩子的表現都是有層次的,老師在開展指導時要有梯度,評價時要有針對性。如:上次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在本次活動中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意見在評價中讓孩子說說還可以怎么做會更好。承上啟下的促進活動區的開展。
總之,開展活動區活動需要老師對活動區不斷的審視、改進;對孩子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其主動探究、解決。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自主選擇、自由探索,發現嘗試,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希望老師在教育工作中做個出色的伯樂,讓幼兒成為學習中出眾的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