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我國教育部門雖然一直反對把學生按成績分成三六九等,但是在實際的學校教學中教師還是自覺與不自覺地更加關注些學習成績好、工作能力強的優等生以及那些調皮搗蛋、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的后進生,然而介于兩者中間的中等生卻常常遭遇忽視。因此中等生在教育教學中得到的關愛與重視最少,往往是被忽視的群體。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重兩頭,丟中間”的現象。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關注中等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尤其重要。
一、 激發中等生課堂學習潛能的背景和意義
(一)教學中存在著“重兩頭丟中間”的現象
在高中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就在被優等生和差等生吸引眼球的時候,處于中間狀態的這些默默無聞的中等生就容易被老師忽視甚至是遺忘。他們學習成績中等,表現并不突出,遵守課堂紀律,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既得不到表揚也挨不到批評,也正是這些原因他們被“理所當然”的遺忘在課堂的角落。因此,任課老師在接觸一個新班級的時候最能先記住的名字,通常都是“兩頭”的學生,但是對于中等生來說,卻很少能叫出名字。
(二)教學中重視激發中等生學習潛能的重要性
中等生在班級中的比重可以達到60%左右,是實現教育教學最優化,推進教育目標實現的最不可忽視的群體。要使得中等生快速進步,教育教學需根據中等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和需要,在中等生掌握政治理的基礎上,著重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以及運用政治理論獲取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中等生在思想政治課堂學習中的表現
(一)課堂筆記缺乏系統性
在《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這四冊書的學習過程中,中等生只是注重每框題的知識梳理,并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還比較被動、單一。在思想政治課堂上,老師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都會貫穿案例或者聯系實際,幫助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掌握政治理論。但是中等生在課堂上忙于記錄老師講的重點難點,對講授的知識拓展與前后知識的貫穿沒有細心領會,不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網絡,這會讓他們對遇到的問題無法解決。
(二)探究學習中缺乏主動性
思想政治課的這種合作探究式學習,讓中等生的學習主動性一步步縮減,大多數的中等生還是傾向于老師講、學生記得傳統模式。由于長時間的角色定位以及被忽視的狀態下,中等生會在合作探究中選擇中立的態度,不會過多的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學習模式中,就使得他們在探究式的學習中并沒有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學習興趣。
(三)課堂發言缺乏積極性
一部分中等學生智力中等,但自尊心強且學習刻苦。他們通常默默地努力學習,希望得到老師、同學的信賴,有表現自己才能與智慧的要求。在思想政治課上,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們會有自己的見解與想法,但是往往會因為缺乏自信而往后退縮,缺乏展露自己才華的信心。由于不自信的心理,還會導致中等生對發現的問不能及時解決,他們羞于向老師和同學虛心請教,這也是他們成績得不到提高的一個原因。
三、激發中等生思想政治課學習潛能的對策
(一)完善思想政治課教學知識結構
思想政治課的知識體系,是我們解決政治現象的一個載體,高中政治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知識要點的框架,掌握知識的內涵,形成對政治理論的整體認知。但是對于中等生來說,他們對政治理論的結構認識往往是零碎的,比較片面的,處于被動的記憶階段,對問題的解答還只是簡單的套用政治理論。很難建立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還沒有將知識內化為解題的工具。
(二)轉變思想政治課教學觀念
中等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容易被老師忽視,在同學間也不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久而久之,由于得不到大家的關注,他們在學習上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會慢慢減少。因此在思想政治課上,政治教師要加強對中等生的關注,改變對中等生固有的看法,讓中等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師重視的,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政治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從死記硬背的被動學習中逐漸轉變為讓學生“動”起來。那么在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中,要常常鼓勵中等學生“上課答問、提問自由,答案可以突破老師和課本的思路”,給予中等生更多的啟發和關愛。
(三)強化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
政治生活源于我們身邊的大事小情,能夠根據內涵、性質的運用與變形,再回到生活中解決問題。在新課改下,一個重要的理念是人人學貼近生活的政治,人人學用到實處的政治。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設計一些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政治生活。教會他們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用學到的政治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從而讓中等學生感覺到學政治有用,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四)培養中等生政治課學習的自信心
不管是中等生還是優等生或者是差等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現欲,希望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從而在這些肯定中得到成就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充實。同樣,在思想政治課堂上,中等生的成就感一直被漠視,得不到滿足,這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激情。所以我們老師應該提供一個讓中等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引導他們前進并指明方向。
在思想政治課堂中,合理的分組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會展現出自身的優缺點。這就可以讓中等生和差等生在小組合作中結成“帶動對子”,讓中等生在探究式的課堂中幫助差等生發現問題,及時給差等生講解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將這種“帶動對子”不僅可以使中等生在活動中得到肯定和滿足,還可以有效的促進中等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讓中等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既鍛煉了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又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中等生作為推動整個班級進步的重要群體,對班級教學總體水平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激發中等生的課堂學習潛能也是快速提高他們各方面表現的最佳途徑之一,將激發他們潛能的各種措施運用到課堂中來,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