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麗
一、引言
不少家長為孩子種種不良習慣十分煩惱,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長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習慣的培養與訓練,良好的習慣必須自小開始培養。習慣,就是在某種時間、某個地方、某種條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定型的動作和行為。
學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時期也是兒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古人說的好:“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幫助引導幼兒形成有益于其終身發展的習慣,是我們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和策略
(一)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原則
1、要及時地稱贊
凡是幼兒行為習慣好的,有進步的,改正缺點快的給貼上小貼紙以示鼓勵,促進其互相模仿行為。
2.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家庭教育觀
重視孩子的“第一次”,因為這是良好習慣的開端。許多家長正是在教育中沒有抓住“一”字關,不但沒能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反而給以后的教育帶來了后患。
3.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
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要有默契的合作
應該注意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默契合作。教師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積極與幼兒家長進行交流溝通,通過雙方密切合作和共同的努力,以幫助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的成長,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要有堅決的態度
在孩子面前,家長和老師必須有主見,做每一件事都要態度堅決。
6.耐心的引導
望子成龍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過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能指望孩子馬上就養成許多好習慣,必須有耐心,慢慢地引導孩子。
除了以上6個基本原則,家長還應注意創造機會,讓孩子重復實踐好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貫徹始終才有成效,決不能一曝十寒。
(二)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1.確定規范,進行系列化教育
幼兒園要建立一日常規,進行系列化教育。根據幼兒的特點和發展情況,制定了幼兒一日活動常規。由于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了解幼兒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通過環境暗示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因此,在生活教育中,除了口頭提醒、正面引導之外,還在環境方面下了功夫。通過環境的暗示來影響孩子,讓環境成為孩子的第三任老師。
3.要尊重兒童的權利,讓孩子充分地參與
在兒童的習慣養成過程當中,有一個危險存在,那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兒童的過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是主人,我們就是要發揮他們的主人作用。兒童參與有一個階梯,階梯有五層:第一層是操縱,成年人操縱兒童;第二層是裝飾,找幾個孩子來表演一下,來裝飾;第三層是象征性的參與;第四層是成人指派;第五層是與兒童商量;我們的習慣培養,起點就是第五層,與兒童商量,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習慣,要和孩子商量,內向的孩子你不能培養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養成急性的,習慣養成要講究規則,要尊重差異。
4.積極引導,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
所謂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傾向。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認識和評價。自信心強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能積極地與他人交往,與同伴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能勇敢地面對困難,大膽嘗試。
5.在生活中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的過程中,父母的責任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給予引導,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耐心地培養,使他的一舉一動逐漸向良好的行為發展。父母良好的行為可以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孩子自覺地接受。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細觀察,對他的良好行為及時表示贊許,強化鼓勵他繼續發展,形成習慣,鞏固下來;對不良行為要表示不滿,幫助他學會識別的能力,而不是指責他,更不能因為他的不良行為而取消他與小朋友交往的機會和權利。
6.與家庭形成合力,在生活實踐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要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兒園聯合一致的教育網絡。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讓家長進行系統的幼兒德育理論學習;家教專刊、家教小園地時刻發揮著它們的宣傳和交流作用;通過家園聯系手冊,以書面形式每月聯系,有什么事隨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和教師都能隨時了解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通過家長開放日、家園共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了解、參與幼兒園的教育,使家長自覺、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
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了成功感,自然就會重復這種行為,從而變成他的習慣。習慣決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
(三)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步驟
1.要認識習慣的重要性
2.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為規范
3.進行形象感人的榜樣教育
4.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
5.及時而科學地評估引導
6.要形成良好的集體風氣
三、結論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個細致耐心、循序漸進的、長期的教育工作,我們應結合實際,不斷改革,努力探索,有許多工作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總之,教育幼兒,一定要把培養好習慣放在重要位置,再監督孩子堅持進行行為訓練。家長和教師更要以身作則,以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使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人,實現與社會的良好互動。可以相信,在幼兒時期養成了好習慣,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會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