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嬌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才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經濟與文化發達程度的標志和決定性因素,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課程,關系到將來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怎樣讓信息技術教育尤其是通江縣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落到實處,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展現素質教育魅力的利器呢?
一、通江縣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
(一)硬件環境滿足不了日常教學,課時不足
經過兩次“義教均衡”工作之后,通江縣農村中小學普及了計算機機房,但由于計算機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七八年前購置的機器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教學。
(二)信息技術老師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信息技術教學的研究
信息技術教師數量不足曾是制約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后來經過各方面的努力,信息技術教師的數量得到了很大的補充,可是從其他學科“轉行”到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卻占有很大名額,這樣做確實可以彌補信息技術教師數量的不足,可也大幅度降低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質。盡管政府、教育局加大了信息技術方面教師的招聘力度,但受到待遇和工作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很多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不愿意到通江縣農村學校任教。
(三)同課多上,重復式的教學抹滅了教師的激情
盡管目前信息技術教師的數量較過去有所增加,但在通江縣農村中小學,一所學校只有一個到兩個信息技術教師的現象非常普遍,一個教師負責一個年級甚至是兩個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任務的情況經常發生,而目前通江縣農村中小學,一個年級的班級數量多達十個以上,因此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要重復講十次左右。教學內容過多重復講授,磨滅了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激情。加之班級容量過大(50人左右),機器數量不夠,常常是2~3名同學共用一臺電腦,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分一部分精力進行組織管理教學,因而,不少教師幾堂課下來已經是身心俱疲,教學積極性降低了,教學激情也沒有了,開始機械式的應付教學。
(四)學生信息技術基礎差、起點不一,對信息技術課沒有正確的認識
調查顯示,有一大半的學生在小學時候學習過信息技術課,有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部分學生直到初中才接觸信息技術課,其基礎為零。可在實際教學中 卻發現,有一定信息技術基礎的同學,其基礎也僅限會正確的開關機,很多學生連最基本的使用拼音輸入法打字也不會,而基礎為零的同學,面對電腦屏幕、鍵盤竟無所下手。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現象,幾乎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是用來玩游戲、上網、看電視、休息的課。甚至有學生抱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太多,留給他們玩游戲的時間太少。
(五)信息技術課隨叫隨停,缺乏有組織的教研活動
信息技術學科不像其他學科,可以在年級內、校內組織豐富的教研活動,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缺乏有組織的教學交流和教研活動,信息技術教師就像井底之蛙,接觸不到新鮮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從而導致課堂教學一成不變,沒有新意和活力。
二、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一)根據現有條件,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
教師要根據現有的條件靈活組織教學,采取分組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在硬件環境不理想、學生基礎差的通江縣農村中小學,尤其重視分組教學,把信息技術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選派有責任感的小組長,給予小組長最大權利和義務,幫助教師管理組員,督促和監督組員完成課堂實踐內容。
另外要合理改編教材,適當降低內容難度。因為小學和初中沒有完善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沒有適合各個地區的通用教材,各個地區的信息技術教材也不盡一樣。這就需要信息技術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來選定合適的教材,適當的時候還要對教材進行改編。
(二)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思想觀念
實踐證明,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那怎樣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思想觀念呢?首先要明確信息技術教師是什么。信息技術教師是一名技術人員、是一名出色的授課教師、是一個管理者、是一個服務者、是一個研究者、是一個實踐者。信息技術教師要抬頭走自己的路,做學科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專業發展要專一,不能急功近利,要靜下心來剖析自己,發掘自己的專長和興趣。其次,要在教學上下足功夫,在授課的方式和方法上,虛心求教,向同行前輩請教。最后,特別是通江縣農村信息技術教師要有職業信仰,要堅定不移的把信息技術教育這條路走下去。
(三)將信息技術教師還給課堂,優化信息技術課課程結構
一是從課程本身上努力;二是在課程結構上下足功夫。三是要采取適當的評價方法。
(四)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努力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五)利用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組織多元化的教研活動,開展豐富的教學評比
傳統的教學研究形式是在學科內或者校內進行的,而信息技術學科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即進行網絡教研。當然信息技術學科不能單一的采用網絡教研,要常規教研與網絡教研相結合,讓它們之間進行優勢互補,利用網絡教研促進常規教研更上一個臺階。組織多元化的教研活動,能讓信息技術教師接觸到更新穎更有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信息技術教師除了參加每年舉行的教師教育技能大賽和輔導學生參加信息技術競賽之外,現在還有青少年科技大賽活動,還要多參加市區校各級舉辦的公開課,優質課的評比。通過各種豐富的教學評比,認清自己的不足,集他人之所長補己之所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通江縣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那些問題和所面臨的那些困難,不是一天所成的,而是由諸多原因所造成的,我們也不能指望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那些問題,只能本著實事求是的觀點,敢于正視這些問題,采用科學的態度,不斷改革,銳意進取,就一定能讓信息技術教育在通江縣農村這片貧瘠而又渴望生機的土壤上發芽,生根、成樹、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