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強
一個語文教師只有擁有自我發展意識,著力提高自身教學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教學水平,在不斷的實踐、總結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專業素養。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提高教學研究能力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一、在不斷學習中提升專業素養,為教學研究打好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如果不學習,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但要向書本學,向專家學,還要向問題學,向同事學,向學生學。只有首先做好“學習者”,才能真正做好“教育者”。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做到“專”
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加強專業學習,不斷夯實語文教學基本功,形成系統的語文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專業知識,打好專業基礎;同時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鉆研教材,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了解學科發展的最新知識,掌握語文教學領域的學術動態,以便及時更新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通過專業學習,為進行教學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廣泛涉獵,吸收各學科精華,力求“博”
新課標提出了“整合”的概念,強調課程之間的溝通,注重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體現出現代小學教育課程的整體化、綜合化趨勢。語文的學科性質要求教師在知識結構上更加具有多層復合性,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廣博的知識素養。教師要通過學習,廣泛涉獵,吸收各學科精華,形成以專業學科知識為核心,與其他學科知識關聯整合、縱橫交織的知識結構。只有具有廣博的學識和開闊的眼界,才能做到高屋建瓴,靈活駕馭語文課堂。
二、在教學實踐中自我評價和改進,培養教學研究能力
(一)問題意識啟思考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疏于發現和思考教學過程中的顯性或隱性的問題,不能把“問題”變成“課題”。我們應著眼于日常教學,敏銳地發現問題,捕捉“一閃念”,尋找教學研究的切入點,存疑、思考,這樣才會不斷地去反思、回顧,發現自身的不足,找到與課標要求的差距,激勵自己學習、提高,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以問題推動教學。
(二)教學反思促自省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根植于教師的教學實踐,是教師立足于自己的教學情感、智慧、學生現狀及對教材的理解,聯系教育理論,對自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進行不間斷的批判性思考,以期達到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進、實現教學效率最優化的過程。教師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突破習以為常的教學慣性,不斷審視、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使教學充滿智慧與創新。
我們要摒棄時下一些教師寫教學反思的“應付”心理,沉下心來回歸課堂,關注語文課堂中的細節,對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行為、教學過程進行理性思考。課前反思,怎樣依據有關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學生學習規律等)和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方案;課中反思,學生在課堂上實際參與的熱情與程度如何,師生或生生互動是否積極有效,課上生成的新問題該如何處理等;課后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存在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課堂上的一些事件對日后教學的啟迪等。在不斷的反思中,教師努力解決教學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使“問題―反思―研究―形成策略”這一過程逐步成為一種動態的持續發展的教學研究狀態,引領教學走向更大的成功。
(三)執教公開課激成長
公開課具有闡述新理念、提供教學范式、推出名師、促進專業發展的作用。教師在執教公開課的過程中,往往能依托教師團隊智慧的連續干預,經歷理念引導、實踐跟進、同伴互助、專家引領與教學反思的過程。通過對一堂課的不斷打磨,在一次次的自我評定中實現從模仿到突破的過程,從而獲得深刻的專業成長體驗,進而輻射到日常教學,促進自身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的發展。“所有名師都是在課堂上摸爬滾打出來的。”可以說,執教公開課是普通教師走向優秀教師乃至“名師”的必由之路。
三、在成果創建中厚積薄發,發展教學研究能力
(一)靜心寫論文,促進教學研究科學化
論文的撰寫能將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升華為科研理論,加快教師知識、能力的實踐內化過程,讓教師教研能力再度提升。在選題時,我們要從當前教學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實踐起指導作用的問題中確定選題。選題的寫作角度要新、立意要新,可針對教學中因困惑生成的問題、小學語文課改過程中新舊觀念碰撞產生的問題、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問題、課堂教學中難以解決的焦點問題等,通過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理論聯系實際,寫出自己新的經驗、觀點,寫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形成教學成果,再用以指導自己的工作,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
(二)潛心做課題,實現教學研究系統化
語文教學研究的課題是指語文教學領域中具有普遍意義的特定問題,有明確的研究范圍、目的、任務。課題研究與撰寫科研論文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計劃性和實踐性,課題研究更需要嚴謹的科研方法和技能,更需要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長達幾年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形成“教師共同體”,教學與科研相融,教師圍繞課題在群體性教學研究中不斷實踐與反思,交流與探究,掌握課題研究的步驟、方法及措施,使教育科研與學習培訓、教育教學實踐有效地溝通起來。教師在分享教師群體經驗和智慧的同時,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不斷科學化、系統化,進而促使自己從普通教師向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研究型教師完美轉化。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就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研究、不斷總結的過程中得到培養和提高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教學帶教研,以教研促教學,尋教育規律,研教學之道,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逐步脫離“教書匠”的“匠氣”,成為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學、做、研”三位一體的新型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