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樂
我們知道,理解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直接關系到學習效果的好與壞。只有理解的知識,才能運用自如。數學知識的理解,在于思維。數學的思維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通過思維能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思維能力是智力的中心環節,創造性的思維培養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所以在教學中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通過理解數學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情境教學的興起正是這一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我在多年的課堂教學中對數學情境及數學情境教學深有感觸也體嘗到了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讓他們對正在學的內容感到好奇,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性,產生學的欲望,這是確保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教學成功的重要標志,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樂學——會學——勤學”的必然途徑。然而,有的教師僅僅追求時尚,為了設計“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往往會將數學課上成口語交際課,失去了數學課的“味道”。這不僅影響數學教學質量,還導致教師形成錯誤的數學教學觀念。那么有效的數學教學究竟需要怎樣的情境,又該怎樣去創設呢?
一、數學情境及數學情境教學的內涵
數學情境,是指產生數學概念,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背景、前提、基礎和條件。創設數學情境,就是呈現給學生刺激性數學信息,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啟迪思維,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產生認知沖突,誘發質疑猜想,喚醒強烈的問題意識,從而使其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數學情境教學,可以這樣理解:通過創設優化的數學情境,以情感調節為手段、以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能力為基礎、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體發展為目的進行教學。
二、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一節課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包括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且要做到具體、明確,不能一味籠統地追求熱鬧。一方面,要及時從生活情境地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數學問題,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創設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
我認為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情境時,不僅要注重童趣,更關鍵的是要緊扣教學知識或技能。“情境”不是讓學生為了故事而故事,為游戲而游戲,學生是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化”的過程,情境創設要對學生學習有意義。情境是對學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數學問題對學生又要有富有挑戰性的、能引發學生的思考的。
三、情境創設的應用方法
(一)立足學生經驗,創設現實生活情境
學生認識的起點往往不是邏輯公理,而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事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熟悉、現實的生活數學一旦進入課堂,就能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價值,并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這些也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教師要真正立足于學生的經驗,通過提煉現實生活來創設情境,以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有趣而富有挑戰性的,激發學生主動進行探究,使他們感覺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就存在于周圍的世界,使學生體驗真實世界中數學的實用價值。
(二)關注知識遷移,創設實際應用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廣泛地用于生活。現實的問題情境提供了函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因而要求學生通過所學數學知識獲得解決,這樣的問題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具體問題解決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同生活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知識用于生活,培養其實踐能力,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培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巧設懸念和疑點,創設深層問題情境
在教學中形成一種學生似懂非懂,捉摸不定的教學情境,制造懸念,啟發思考,由此產生矛盾,疑惑,驚訝,從而使他們提出問題。“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進而通過多種方式解決問題來開展教學活動。我認為:良好的情境創設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創設情境畢竟只是進行教學的一種手段,所以在情境創設中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尤其是客觀現實,要考慮其是否為創設情境準備了條件。我們設計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實性和現實意義,更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而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四、教學情境應具有時代性、新穎性
我們應該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上課導入如果總是“猜年齡”“動物王國”,學生就會感覺“厭”了。學生都參與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盡量用數學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讓他們感到有趣、有挑戰性,激起他們好奇、好勝的心理,使他們產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情境“生動、有趣、新穎”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標準。關鍵是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進學生“快樂、有效”的學習。只要是基于學生實際、有助于學生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五、情境的形式要有所變化
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情境的創設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變化。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也可以側重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在公開課、比賽課中,有的教師創設了太多太雜的教學情境,多媒體課件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人為地降低思維要求。并不是每節課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對于一些不好創設情境的教學內容,可以采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導入新課更有效。
總之,情景創設要讓情景創設服從教學內容,既要有“數學味”,又要有“應用味”,服務于教學目標,服務于教學重點。我們都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是數學課程的基礎。通過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數學課程的聯系,使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學生就會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以適應社會,體驗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