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高鋒
一、關于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認識
創新思維即創造型思維,就是有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表現。創造性思維的特點是“靈活、獨特、新穎”。對于中學生而言,創新思維包涵有:積極動腦、思維多向、求異;想象大膽、豐富、新穎;口語和書面表面流暢、靈活、生動等。
實踐能力的含義很廣,泛指人們在從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有意識的活動中具備的能力。對學生而言,我認為實踐能力不光是指動手操作和社會實踐的能力,還包涵以下內容,如: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等。
提高全民族的創新能力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之一,以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為目標的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歸宿。中學語文,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培養民族素質這項偉大工程中的一項奠基工程,它肩負著培養和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任。
二、提高教師意識
(一)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并努力提高創新素質
教師要不斷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更新教學觀念。教師的教學要強調發現知識的過程,要使學生不拘泥于現成的結論,而要善于應變,敢于創新。應強調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培養探索創新的精神。更新知識觀念,明確知識在本質上并不是不變的真理,而是不斷更新或擴展的過程。怎樣取得知識,包括怎樣選擇處理知識,比擁有具體知識更為重要。
教師還要不斷培養和提高創新素質。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科技意識、創新意識的主渠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時、適當地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創新意識。
(二))數學課堂上應如何體現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而靈活地選取多種教學模式,能注重學生參與,注重手腦并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習慣,最大可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還要有創新評價的意識。評價語言講究民主,對學生不挖苦、不傷害;評價方式力求多樣化,多元化,讓學生在新鮮、好奇、欣賞中認識自我表現,從而發揚優點、彌補不足。
三、怎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一)努力為學生創造氣氛與環境呼喚學生的創新意識
調動課堂氣氛,結合我校游戲化教學以及夢想課堂的力量,讓學生置身在良好的創新環境中,感受到整個課堂的氛圍都滲透著濃濃的科技創新氣氛。教師審時度勢進行教育引導學生,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創造發明的志向,形成善于創新,敢于嘗試,不怕失敗,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等優良品質,并善于把崇高理想和優良的個性品質融于創新教育活動之中。
創造思維是人類最復雜的最高級的思維過程,是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是人的智力的核心,也是創新素質的重要內容。學校及教師力圖通過外在環境與情境創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意義。
(二)在課堂教學中抓住契機,培養創新能力
1.創設情境與氛圍
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教學初探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師生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對生動、具體、形象、色彩鮮艷的事物容易感興趣,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為教學提供文本、圖片、靜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教學信息,創設學習情景,用以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優化教學方法,進而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多給學生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興趣。興趣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多給學生成功的機會。找到新問題,并在小組內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把嘗試與練習交給學生自由發揮。事實上,經過多次嘗試學生慢慢嘗到了甜頭,興趣產生了,自信心增強了。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進行大膽的自我理解、解讀、質疑,尊重學生感受與個人見解。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利用學生所學的知識,對實際操作進行分析,充分討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允許學生自由、充分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
創設師生互動機會,促成教師與學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學關系,完成學生獲取知識的意義建構。創新學習課堂中,以學生差異發展為起點,通過討論、辯論使每個學生充分發展,教師導趣、導疑、導思、導創,鼓勵質疑,開發奇思異想,為學生營造和諧、愉快的氛圍,使其思維活躍,勇于、樂于展現思想火花。
3.激勵學生動腦,培養思維習慣與能力
鼓勵學生多說、多想,開放學生的頭腦。許多優秀的文章總是留下許多空白之處讓讀者的思維去遐想,去回味,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去思考、去想象,讓學生去創造;組織學生在矛盾的語言或因果關系中去思考,培養學生根據現有信息及知識點進行思維創造,解決文章作者“匠心獨運”的構思或情感思想展現;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問題本身,便是學生在思考之下打開創新之門的開始。教師要憑借敏銳的發現與感悟積極尋找知識中的創造教育點,采用啟發、引導的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能以最大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之中,不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培養、訓練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也有很大好處。
4.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讓學生有機會觀察到豐富多彩的自然現象和親手做實驗,可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而這兩點是創新能力建立的最重要元素。在實踐中學生通過努力,實際地體驗生活、完成任務,不僅鍛煉敏銳的洞察力和集中的注意力,同時也會掌握做事的方法,增進智慧及與他人交流合作,形成相應的忍耐、等待、自強、自信等品德。
社會實踐活動是科技啟蒙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學校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除讓學生自然受到科技啟蒙教育外,還要引導學生尋找社會周圍的不如意的事物,然后通過各種形式把不如意的事物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增長學生的才干,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和諧發展。
四、總結
綜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教學手段,設計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與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打破內容封閉,開放備課;打破教學形式封閉,開放教學;打破教學手段封閉,開放評價。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覺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強記憶能力 ,發揮想象能力,提高完成能力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