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娟 李茹夢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作為班主任,傳授知識是職責,但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比傳授知識更大的職責。老師不能陪伴學生一生的學習之路,但是學習習慣卻能陪伴他們終身。可能有人會認為花費那么多時間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只是為了他們能在今后更好地學習,而眼前的學習會不會因為把大量時間用在培養學習習慣上,而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磨刀不誤砍柴工”。給了學生利器,還愁他們不出成績?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一定會有好的學習成績,好習慣會能夠成就學生生命的精彩。
我是一名數學教師,多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今天,我就從聽、說、計算這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的感受和認識,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專心致志聽課的習慣
良好的聽課習慣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們所代的班級中,總有這樣一部分學生,他們愛做小動作,精力不集中,有的學生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而動手招前惹后。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上課專心聽課的好習慣呢?
(一)嚴格要求
作為班主任,我要求學生課桌上只擺放當堂課所需要的課本和文具,其他用品一律放進抽屜,這樣學生可以迅速進入狀態;杜絕學生使用卡通文具和鐵制文具盒。
(二)激發興趣
老師講課有感染力,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產生“非聽不可”的感覺。久而久之養成愛聽、想聽、會聽的學習習慣。 在新課教學中,為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我經常創設一些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個別教育
對于那些上課易走神的少數學生,時刻提醒他們是十分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則會適得其反。我們班有個叫***的學生,活潑好動,課堂上很難集中精力聽課,每節課上,我總是三番五次點他的名字,可是,我越點名,他的小動作越多。后來,我變換了一種方式,把***單獨叫到辦公室,摸著他的頭,說:“**,你覺得自己的成績怎么樣?”他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我又問:“你想不想取得好成績?”他抬頭看了看我,笑著點了點頭。我接著說:“老師就知道你是個上進心很強的孩子。其實,你也想專心聽講,就是偶爾管不住自己,要是老師能夠及時提醒你,你會專心聽講嗎?”他沒有吭聲,我繼續說:“老師以前總是大聲點你的名,讓你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了臉,以后我悄悄提醒你,好嗎?”他睜大了眼睛看著我,顯得有點茫然。我笑著對他說:“咱們訂個君子協議,以后你上課走神,我就過去在你的頭上摸一下,提醒你專心聽講,別的同學就看不出來了。如果下次考試你有進步我就讓全班的同學為你鼓掌,好不好?”他欣然同意了。第一節課下來,我一共在他頭上摸了八次,但在下課前我仍然對全班同學說:“**同學今天表現最好,老師整節課都沒點他的名。”后來每次上課,我基本都這樣做。漸漸地,我提醒他的次數少了,他聽課也越來越專心了。***脫胎換骨,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后,他得到了全班同學鼓勵的掌聲。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堅持不懈的訓練,只要我們有耐心,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以雕琢成器的。
二、培養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
有這樣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在低年級的課堂上,孩子們小手林立,有的甚至是站起來,更有甚者可能會跑到老師的面前舉手,嘴里還喊著:“老師!我…老師!我…”那種場面是活潑的、熱鬧的。可是到了高年級,這種現象就物以稀為貴了,取而代之的是比較安靜、守紀的課堂,讓你感覺很沉悶、壓抑和疲憊!
學生不回答問題的原因有這么幾種情況:一種是表現在很內向的學生身上,會也不舉手、不回答,不愿意表現自己;一種是怕說錯了別人笑話,怕在同學面前丟人,因而不敢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這種情況占大多數;再就是受班級氣氛的影響,當大多數學生不舉手時,極少數本想回答問題的學生會擔心戴上“逞能”的帽子,回答問題不夠積極大膽。培養學生回答問題的習慣從三方面做起:訓練大聲說話;改變舉手方式;鼓勵差生發言。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規范學生的書寫
1.規范學生作業書寫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將提高書寫要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課堂作業教師每天批閱,所以首先要把好作業關,督促學生做到:把數字寫端正、寫清楚,把豎式寫規范,少用橡皮。
2.規范學生草稿書寫
經過觀察我們發現,許多學生認為草稿本來就是比較隨便的,因此他們的草稿本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甚至有的學生根本沒有草稿本,演算的時候手里抓到什么就用什么。如果學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作業那樣條理化、規范化,不僅可以提高計算正確率,而且對學生計算習慣的養成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計算時要求學生認真審題。一要審數字和符號,并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二要審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審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規律,觀察能否簡便,不能簡便的可否通過分、合、轉換、省略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后才動手解題。
(三)培養學生自我檢驗的習慣
為了培養學生自我檢驗的習慣,教師要求學生計算時做到三核對,一是題抄完后要與原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核對,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豎式后,要把豎式中的數字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數要把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做到萬無一失。這樣學生就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正確。
“習慣像一根纜繩,如果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老師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學生好習慣的纜繩纏上恒心的索鏈。當他牢不可破之時,我們的學生就會揚帆起航,駛向理想的彼岸,成就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