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是一種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啊!多年來,我一直從事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可是我發現到了六年級,班內仍有不少同學畏懼寫作文,他們總是抱怨作文題目太難,不知寫什么,每天都是平淡無奇的生活,覺得沒有那么多可寫的素材。所以,一到習作課時,班內的氣氛總是沉悶的,怎樣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激活習作這池春水呢?在實踐中,我運用了一下幾個“點子”。
一、小組循環日記,書寫鮮活生活
日記是學生積累習作素材,訓練語言表達,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但讓孩子們天天寫,就會增加他們的課業負擔。于是,我想到了小組寫循環日記的方法。兩個學習小組共八個人為一個團體,共用一本精美的日記本,每天輪流寫日記,第二天上交,老師批改,滿分5分。因為只需批改全班10本日記本,也不會增加我們自身的工作量,只需10多分鐘就能改完。當學生看到得5分的日記時,特別高興,不光因為自己寫出了佳作,而且還為小組爭得了分,因為我班每兩周的小組評價中,日記得分也是其中的重要的一個加分項。每天我們都抽時間(或早讀最后幾分鐘,或下午第三節課上課前幾分鐘)在全班朗讀最佳日記,隨后在班里的微信圈分享。這些循環日記的內容相當豐富,語言相當的幽默,形式也是相當的有新意,常常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這些都是孩子們用心觀察生活,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了全方位掃描,找到感興趣的素材,然后用形象的文字記錄下來的呀。這樣的作品是孩子們的真情流露,最能打動人,所以每天看學生的循環日記成了讓我快樂的事,我經常被孩子們幽默時尚的語言逗笑,為他們豐富奇特的想象點贊,為他們的創意表達欣喜。寫循環日記讓學生們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分享中拓寬了習作思路,習得了表達方法。可以說小組循環日記,為習作訓練撐起一片五彩繽紛的天空。
二、鏈接多彩活動,豐富學生體驗
“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這是葉圣陶先生說過的話。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我經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社會實踐,走進大自然,走進多彩的科技世界。五月,各種瓜果上市了,我讓學生把瓜果帶到學校,小組合作制作水果拼盤,并且給這個拼盤起個形象的名字,上臺介紹自己的拼盤。端午節了,自己制作彩蛋,在班內舉行“斗蛋””比賽。中秋節到了,讓孩子們每人帶一塊月餅在班內與他人分享,感受集體過中秋節的快樂。這些活動可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興趣,感受合作的快樂,也輕松地完成了一篇篇反映真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的習作。
每天下午的練字時間,我總是不斷的強調坐姿,可無論怎樣強調,一些學生還是寫一會兒就低下頭。我出了個“怪招”,讓學生頭頂一本書練字,當然這個姿勢是高難度,有些滑稽,不過訓練過后,不禁糾正了寫字姿勢,而且寫的小文章精彩紛呈。
再說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習作吧,內容是寫一次實驗,我開始想讓孩子們自己回家做實驗,可又怕不少孩子只是在作文選上抄一篇應付,于是我們決定把“雞蛋、食鹽、杯子”等器材帶到教室里做一次“雞蛋上浮”的實驗,讓每個孩子都觀察都感受。因為是孩子們的親身經歷,所以這次習作寫的特別好,特別有趣,得優和優+的同學占全班的三分之二,這個數目讓我驚喜不已。
當我們抱怨孩子們作文內容老套時,我們老師只要稍稍一用心,不怕麻煩,就會“變”出素材,就會使孩子們思如泉涌,下筆有物。
三、改變作文命題,緊跟時代步伐
作文教學中一直存在著作文題目老化,俗套的現象,《第一次______》《那件事讓我感動》《我敬佩的一個人》等題目從三年級一直寫到六年級,導致孩子們一寫《第一次____》就寫騎自行車,一輛自行車從小騎到大。一寫《那件事讓我感動》就寫媽媽雨中給自己送傘或半夜背著自己去醫院。想想,這不怨孩子,因為我們的題目陳舊,所以孩子們的習作內容就俗套。我們面對的是可是思維活躍,見多識廣的孩子,要引起他們的習作興趣,作文題目就要有一些時代元素,讓他們一看題目,就愿寫,樂寫。前段時間,我以“手機”為話題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可以寫一家人圍繞手機發生的故事,可以寫成童話,可以寫寫手機的發展史。這樣的題目哪個孩子不愿寫呀,其中孩子們寫的《手機大戰》《手機開大會》被我推選到雜志發表。
寫讀后感可是學生感覺特別難的,學生讀了許多書,可寫的讀后感卻是干巴巴,于是我們改變了題目,改成了《假如書中的________來到我身邊》,題目一改,學生思路打開,興趣高漲了,《假如哈利波特來到我身邊》《假如孫悟空來到我身邊》《假如諸葛亮來到我身邊》等一篇篇佳作被各級刊物選登。
寫人是我們經常訓練的題材,不過我們的題目那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瞧,她真_________》《我為他(她)豎起大拇指》《為自己喝彩》《三問_______》等。都說題目是作文的眼睛,小小題目的改變,會使學生的作文思路更開闊,自然就不感到作文難了。
四、創建作文公眾號,激發學生當明星
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表現欲,給他們搭建一個舞臺,他們會還你一個奇跡。原來,學生寫的好作文,我們在全班讀了也就放到了一邊“睡覺”了,這學期我校創建了“小荷尖尖出水來”這個作文公眾號,這可給學生的佳作一個亮相的平臺,好作文不僅能在全班分享,還可以在全年級,全校,在親戚朋友中分享,還可以獲得稿費,小作者都成了小明星了,這極大了激發了學生的習作熱情。
在今年我們六年級畢業時,我們不辭辛苦,把孩子們這一學年的習作編成了一本題為《美好的回憶》的書,孩子們激動地帶著這本書離開了母校。
總之,作文是一種抒發情感的方式,作文教學是一種彰顯智慧的工作,以上的措施方法讓學生真正享受到習作的快樂,作文難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今后,我會繼續思考更多的“巧點子”“妙點子”開展作文教學,讓習作這池春水更加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