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方
家庭教育作為兒童成長教育的關鍵一環,日益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朋友們的廣泛關注,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從家庭教育的特點,家庭教育對兒童身體和心理健康、學習態度、生活習慣的影響去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僅供學術探討之用。
一、家庭教育的特征
(一)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家庭是一個孩子來到世間后接觸的首個環境,人生早期的課業大多是在這里完成的。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研究發現,七歲之前是孩子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兒童早教的關鍵時期,人的許多基本能力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父母將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這個時期如果孩子脫離了家庭教育,生理或個性缺陷將會不同程度地呈現。
(二)家庭教育的基礎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們接受的原始的教育,從胎教開始便傳授人生存最本源的內容。一個人從牙牙學語到走路、思考、與外界交往無不是由家庭教育開始的。雖然家庭教育是初級的簡單教育,但卻是人需要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人不能離開家庭教育而成為人。因此,家庭教育是人生其他各種教育的基礎,少了家庭教育卻是行不通的。
(三)家庭教育的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及時性,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與孩子晨夕相伴,時刻掌握孩子的言行舉動,及時了解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并且可以及時糾正、及時教育,使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讓不良的成長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它是家中長輩對孩子個別教育的行為,不同于學校集體性教育的行為。在學校中,老師精力有限,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很好地注意和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及時性能夠彌補學校集體教育的不足和缺陷。
(四)家庭教育的示范性
孩子出生以后,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庭中的,時時接受家長的影響和教育。在有意無意、自覺和不自覺中家長的言傳身教隨時都會發生作用。家長的任何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思想道德、言談舉止、待人處事等產生潛在的影響。這就要求父母在家庭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處理家庭和睦的關系,做好了這些,才能培養出積極健康的孩子。
二、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影響
(一)家庭教育影響兒童身體和心理健康
一個孩子健康與否,應從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分析。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有先天因素的影響,也有后天因素的促成,家庭經濟條件占一方面,但家庭健康觀念對孩子的影響更重要,比如,有的家長注意讓孩子多運動,這無疑會對孩子良好體魄的形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然而,有一些家庭卻不注重這些,他們認為吃飽穿暖就足夠了。一個孩子良好的心理狀態與家庭和睦、家庭和諧和家庭民主密切相關。一個民主式的家庭就會更多的去關注孩子的情感訴求,去用平等的方式處理與孩子的關系,更以孩子的本性為出發點,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避免孩子產生諸如恐懼、焦慮、自卑等類似的心理問題。而“虎媽”“狼爸”家庭中的孩子,很難有發言權。單親孩子,常常會有更多的不信任和自卑感。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影響是巨大的。
(二)家庭教育影響兒童的學習態度
家庭教育對孩子學習態度的影響,首先來源于家長對學習的重視度。這主要分為三種態度:一是專制重視型,二是漠然放任型,三是權威民主型。專制重視學習的家長大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能夠光宗耀祖,這種教育方式具有明顯的功利性。他們評判孩子的優秀與否唯成績是瞻,在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下,孩子也是被成績牽動著呈現出喜怒哀樂,日久便對學習容易產生抑郁和焦慮的心態。有些家長文化不高,孩子學習得不到有效的引導,一旦孩子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成器,還不如早日出去打工,持這種態度的家長,雖然認為讀書有用,但是缺乏自信,對讀書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久而久之,他們的孩子也會以這種態度對待學習。第三類型的家長認為僅有學習并不能構成完美的人生,它還需要其他的東西來支撐,他們不主張以成績論英雄。這種教育方式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最為有利的,他們的孩子也會以一種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學習。
(三)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品德、意志和性格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感染作用。一個家長滿口粗話,就別指望孩子能談吐高雅,一個家庭雜亂無章,就別盼望孩子把什么事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一個打打鬧鬧的家庭,就很有可能帶出一個愛惹是生非的孩子。因此,要想規范孩子的行為習慣,家長就必須以身作則,適時地給孩子以指導,比如讀書的時候,如果孩子姿勢不對,就要及時糾正,這樣讀書的好習慣養成了,孩子身體的其他機能也得到了健康發展。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組織形式,除擔負提供人力資源的功能外,還承載著撫育、教育年輕一代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培養出一個健康樂觀、全面發展的孩子。然而,目前來講,越來越多的家庭問題爆發,問題兒童越來越多,這也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內容單一、方式傳統、觀念落后、目的片面以及家庭成員之間不樂觀的關系造成的。與此同時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一些教育政策及價值觀對家庭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消極的影響。例如弱勢群體、獨生子女、隔代教育、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等的教育問題。在當前這種各式各樣問題家庭中接受育的情形下,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不可避免地出現很多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兒童的畸形成長。關于家庭教育我想提以下幾點建議:一是樹立平等的觀念。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平等的交流。二是教育要全面化。德育智育一起抓。三是關注孩子的情感訴求。與孩子多多溝通交流,進入孩子的感情世界。四是塑造和諧的家庭環境。這是家庭教育中的核心和支撐。最后,對于家庭教育問題上苦苦掙扎的家長們我想提醒的一點就是,與其只在乎“如何教”,還不如仔細思考“為何教”“何時教”“教什么”,回到本源處,可能更利于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