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玲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小節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在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知道求平均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靈活運用平均數相關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計表。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到了,同學們要表演節目,小紅做了5朵花,小蘭做了3朵花,怎樣分才是他們手中的花一樣多?
學生先思考再說一說,然后在幻燈片上移動。
教師提問:現在每人都有4朵花,這個4是它們的什么數?(平均數)
教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板書:平均數)
二、自主探究
教師:平均數在生活中用的很廣泛,只要這節課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探討,會學到很多與平均數有關的知識。
1.提出問題
出示例1情景圖。
師:運動會上,我校開展了保護環境,爭優環保小衛士的活動,大家看看這是 我們班一個小隊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
課件出示相關情景和統計圖,學生讀題,說你獲取那些信息?能提出一個與平均數有關的問題?
生:我知道了這個小隊有四位同學;
生:我知道了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12個、小亮11個、小明15個;
生:要求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2.組織探究.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方案
要求:解決這個問題你有幾種方法?
(1)你們組有幾種方法,和你的組員說一說。
(2)把你的想法或做法的過程說出來或寫出來。
3. 學生匯報
預設:生:可以通過畫圖表來解決,每個人先都畫出11個,然后將剩下的8個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個了;
生:把他們每個瓶子用一個圓圈表示,再進行移動,使每個人的瓶子一樣多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
生:可以通過移動瓶子來解決(學生上講臺在幻燈片上移動)
生: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最后每個人都是一樣多。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想一想:你為什么要把小紅的瓶子移給小蘭?
生:小紅的多,小蘭的少。
師:他是把多的移給少的,這樣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就怎么樣了?
生:同樣多。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法”。
(板書“移多補少法”)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請說一說。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來解決。
師:怎么算呢?教師把學生做的用手機拍上發到幻燈片上。
師: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師:指著算式(14+12+11+15)÷4,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的方法?請你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們4個人收集的瓶子總數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們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瓶子,再算平均每個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師:聽懂了嗎?誰和他的方法一樣?再給大家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會用這種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我們一起來算一算,結果是多少,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52表示什么?
生:4個人收集瓶子的總數。
師:是呀,是把小紅他們4人收集瓶子的總數量先求出來,是52個。(教師板書“總數量”)
師: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總數平均分給4個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總份數。
師:4就是總份數,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這13個就是他們每個人收集瓶子數量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師: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跟蹤練習: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第1題。
下面是5位同學為災區小朋友捐書的情況。
分析:平均數9與真實數據的關系?(大于,等于,小于)因此,平均數容易收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有些比賽,為了公平,往往去掉一個最低分和最高分。
猜一猜:一次數學測驗中,班級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這個班的馬莉莉同學可能會得多少分?為什么?,(小組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師:班級平均分是馬莉莉的實際分數嗎?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級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嗎?
師歸納:平均數是指在一組數據的平均值。代表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4.再次探究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那些數學信息?要求什么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哪個隊成績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績來比較?
(預設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也可以用總數來比)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你能說出總成績、每隊人數和每隊的平均成績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5.探究結果匯報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結:如果兩個組的人數不同,用總成績來比較就不合理;用平均數來比較就不會受到統計人數的影響,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因此可以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或幾組同類數據的總體情況。
三、獨立練習
選一選:課件出示2014年小剛家個季度用水量情況統計圖,小剛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 ( )
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四、拓展應用
五、建構體系
通過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
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數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