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紅
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的源泉,無論是物理概念的建立,還是物理規律的探索和驗證,都離不開實驗。自我從事物理教學20年,發現學生在實驗操作,記錄實驗數據,歸納結論等過程中,有許多地方不注意,出現了差錯,現把這些實驗錯誤指出進行歸結,提出來以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參考,引以為鑒。
一、觀察凸透鏡成縮小實像和放大實像特點的實驗
1.學生在光具座上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時,蠟燭和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不同軸,從而不能成像在光屏上,出現錯誤。
2.學生找到清晰的像后,記錄像距時,不是光具座標尺上透鏡到光屏的距離,出現錯誤,記錄物距時也有類似的錯誤現象。
3.記錄成像特點時,內容不全面,應該是倒正、大小、虛實三個方面,學生有丟掉一兩個方面的錯誤現象。
二、用常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的實驗
1.常用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C,有些同學錯寫成0.1°C,與體溫計的分度值弄混了,也有不寫單位的錯誤現象。
2.常用溫度計的量程是100°C,有個別同學把“0°C”符號,寫成“°”,出現錯誤。
3.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讀取數據時,視線與溫度計內的液面不水平,出現讀數錯誤。
4.也有個別同學測量水的溫度時,把溫度計拿出來讀數,出現錯誤。
5.還有同學記錄測量結果,只寫數據忘記單位。
三、用天平測量水的質量實驗
1.實驗室常用天平的稱量是200g,感量有0.1g和0.2g兩種,學生知道從天平銘牌上查找區分,寫不出所有天平的稱量和感量的數據,出現失誤,也有些同學填寫稱量和感量時,只寫數據忘寫單位出現錯誤。
2.天平使用稱量前學生忘記先把天平游碼調零后,再調節天平平衡,出現錯誤。
3.也有同學在測量燒杯質量時,把燒杯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出現錯誤,也有燒杯底部或邊緣上有水,不擦干就放在托盤中,出現錯誤,有些同學在加減砝碼時不注意從大到小的順序,且不使用鑷子加減砝碼,隨意性太大。
4.使用游碼時,感量是0.1g的天平,估讀值為0.1g的下一位,即為0.0xg,學生不估讀出現錯誤,感量是0.2g的天平,估讀值為奇數值,即為0.1g,0.3g,0.5g等,不應該出現0.0xg的情況,學生不清楚,出現錯誤。
5.學生記錄測量結果時,只算出砝碼的質量總和,忘記了計算游碼的質量數,出現錯誤,也有在記錄測量結果時忘記了寫出單位的錯誤現象。
四、組成如圖所示的并聯電路的實驗
1.學生連接電路時,開關s忘記斷開,接完電路后燈泡直接發光,出現錯誤。
2.學生不能按電路圖接出實物圖。
3.歸納總結時,得不出開關S2能同時控制L1L2兩盞燈的結論,出現錯誤。
五、用毫米刻度尺測一個長方體長度的實驗
1.直尺的分度值是1mm或0.1cm,而有的學生錯寫成1.0cm,還有的同學只寫數據不寫單位。出現錯誤。
2.直尺的量程,根據選用尺的不同,分別是100cm,50cm,40cm,20cm,15cm,幾種,有的同學不能根據給定的直尺確定量程,也有只填數據不寫單位出現錯誤的。
3.測量長度時,有的同學出現刻度尺斜放的錯誤。
4.還有些同學在測量讀取數據的過程中,不估讀或記錄結果無估讀數值出現錯誤。
5.有些同學測量所用起始刻度不為零時,記錄測量結果不知減去起始刻度數值出現錯誤。
6.也有少數部分同學三次測量操作過程和記錄數據都正確,但計算平均值時出現計算錯誤。
以上實驗的錯誤現象看起來都比較簡單,就是一些細節的問題,其實正是這些細節地方的錯誤,拉開了學生成績之間的差距,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強調一些知識的細節,引起學生的注意,可減少失誤,實驗操作訓練時,也應該指導學生注意,一些儀器操作的細節,才能使學生操作規范,減少錯誤,這也就算是人們常說的細節,可以決定成敗的一些實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