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峰
摘要:幼兒在參與科學游戲活動中,能夠保持永久的好奇心,持有濃厚的興趣,通過經歷豐富的操作活動,發揮幼兒主動探究的精神。針對幼兒的現有水平以及教師在科學游戲中的指導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教師在激發幼兒興趣、游戲活動導入與環節設計方面的指導方法找到相應的策略并進行實踐。使科學游戲活動更加生動有趣,支持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探究。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幼兒身心發展的必然需要,充分體現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內容。《綱要》提出,科學教育對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作為幼兒學習中的引導者,我們更應跟隨幼兒的目光為他們提供支持與合作。
二、教師指導科學游戲水平現狀分析
由于教師教學經驗、課程環節的設計、語言指導能力均存在差異性,因此在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游戲時也反映出不同的個體差異。
1.教師教學經驗
我園以青年教師為主,承擔科學課題的青年教師占74%,他們的優勢在于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但教學經驗方面還顯不足,面對活動中出現的隨機問題有時不能很好的應對。對于幼兒的行為所傳達出來的信息,教師能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現象本身給予分析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很重要。
2.對科學游戲過程的設計
在科學游戲活動中,課程的模式、流程、以及環節的設計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探索活動。例如在在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中,教師教給幼兒電路板的組裝方法,并強調注意電池的正負極安裝方法,幼兒按教師一步步的引導完成操作,并得到燈泡亮的結果,但幼兒在參與活動中沒有很好地實現主動探究。
3.教師語言指導能力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指導語言很重要,當幼兒遇到困難需要解決時,能用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解釋、表達與引導,讓幼兒在活動中保持濃厚的興趣很重要。
4.環境的創設
實現環境與幼兒有效的互動是科學區環境創設的重點。
三、促進幼兒主動探究的教師的指導策略
(一)以幼兒興趣點為切入口、為幼兒提供有效的支持
教師要敏感的察覺幼兒的興趣所在,為幼兒提供有效的支持,參與科學游戲活動的幼兒年齡在3——6歲之間,自控力較弱,主動探究時間短。通過研究發現,幼兒的自控能力與興趣息息相關。例如在科學游戲“給銅鑰匙洗澡”活動,為鑰匙除銹對于中班幼兒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并且現象不明顯,幼兒主動參與游戲時間只有5——6分鐘,但教師通過讓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除銹,進行比較和簡單的記錄,幼兒的興趣明顯增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幼兒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時間達到20多分鐘。
(二)重視活動導入環節,利用豐富多樣的方法導入科學游戲活動
集體科學游戲活動的時間要有效的利用,成功的導入活動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的興趣,并很快進入游戲狀態。
1.引用與幼兒生活經驗有關的活動導入游戲
與幼兒生活直接相關、能夠激起幼兒以往經驗的現象知識非常受幼兒歡迎,例如,幼兒參加親子活動時觀看了噴泉,引發制作噴泉的科學活動,老師引導幼兒一起回憶噴泉的樣子,引起幼兒對以往生活經驗的回憶,參與性非常高。
2.創設情境導入游戲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重要方式,創設游戲化的情境能有效的促進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例如,在《給銅鑰匙洗澡》活動中,通過“開鎖”的游戲情境,請幼兒幫忙,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聯想出許多的辦法,積極探究嘗試。
3.利用明顯的現象導入游戲
幼兒的年齡及思維特點決定他們對直觀的現象感興趣,在了解動物保護色游戲中,利用魔術方式進行導入,通過快速倒換底襯,使小青蛙圖片時隱時現,激發幼兒興趣,興致勃勃參與其中。
豐富多樣的導入環節可激發幼兒興趣,積極探索科學游戲活動。
(三)精心設計活動環節,體驗豐富的操作過程
1.游戲過程設計體現興趣——操作——探究
在游戲過程的設計中,應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操作時間與空間,注重探究過程而不是預設的結果。利用記錄幫助幼兒突破難點,在自主操作下實現幼兒主動探究。
2.分解復雜的操作材料,形成操作、探究兩步完成的游戲程序
幼兒操作能力存在著明顯個體差異,操作能力對幼兒的探究活動也有影響,對于操作能力較弱的幼兒,復雜的操作材料會制約探索活動,影響幼兒的探索欲望。可分解操作復雜的材料,給幼兒足夠的時間、空間進行探究活動,形成操作、探究兩步完成的游戲程序。
3.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式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
在活動時,教師注意隨時觀察幼兒的表現,當幼兒出現困難的時候不要馬上介入,而是要給幼兒一定的探索時間,放手讓幼兒去做,當問題超出了幼兒的能力范圍,才需要給予引導,在引導過程中教師要多提開放性問題,幫助幼兒找到問題所在,提升幼兒經驗。
(四)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科學材料,讓材料成為幼兒參與科學游戲的重要載體
“讓幼兒像科學家一樣的學習科學”,豐富的區角材料更能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與創造性。例如,教師利用磁力玩具的特征,利用曲別針、磁鐵等設計了許多輔材:制作的“釣魚”、“跳舞的女孩”、“賽車”、“走迷宮”等有趣的游戲材料,投放在科學區,既吸引了幼兒的興趣,又豐富了幼兒的探究活動,科學區還成為了幼兒參與集體科學游戲前的鋪墊與活動延伸的重要場所。
(五)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讓幼兒體驗科學就在身邊
科學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其它各領域知識的積累息息相關,在生活中,處處充滿科學的氣息,幼兒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各領域的知識能力對科學游戲有支撐和促進作用。
(六)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水平,及時地儲備科學信息、知識
幼兒園應為教師提供有關科學的書籍,讓教師增強這方面的知識積累,并將班級的電教設備應用到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應學會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源,并及時將這些信息、知識分類進行儲備,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2】劉占蘭主編.《幼兒科學教育》[M].北師大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