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智慧
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兩個重要場所,兩者對于學生的成長影響最大。家校合作就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者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也能得到學校的支持。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學校教育也難以獲得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校合作,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學生養成教育的實效。
每當我面對班上40多雙清純的眼眸,時時被感動著;每當我走進家庭,和家長們交上朋友,就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我發現家庭和學校的密切合作,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養成教育。尤其在我與小歐的交流中,更有深刻的體會。
剛教小歐時,發現她不太愛與別的同學交流,我認為她是個內向的孩子。慢慢地我發現小歐孤僻、不合群,她那瘦小的身體里有著強烈的自卑感。而她的自卑一開始主要來自她的父母已經離異,與奶奶爸爸租住在僅10平方米的危房內,使她極想回避這個事實而又無法擺脫。而當她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挫折時,她就不敢求助于她人了。長此以往,她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足夠的信心,自然出現反應偏慢這種狀態。學習上的不如意又加劇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斷內化。另外,父親忙于打工維持生計,除了提供小歐的衣食住行以外,幾乎沒有時間與她交流。
由于長期都是處于這種狀態,導致了她表面比較內向,逆來順受,但其真正的內心是比較倔強的,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表面聽從老師的話,家長的話,心里確沒有正真接受。于是我在生活中,經常對她噓寒問暖,關心她的生活,利用午休時間給她扎小辮、戴頭花,時不時送些小的學習用品等等。在學習上,對于她的進步,我及時給予充分的表揚,讓其體驗成功。有了成績的進步,哪怕就是一次口算全對,我都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對她的進步進行了一番表揚,讓她在同學中也能夠獲得最為基本的尊重,使她增強了信心,提起了學習的興趣。
另一方面,我也著手積極聯系小歐的父親,通過數次的家訪。終于使她的父親明白,每個孩子對父母親的愛是最渴望的,誰都代替不了親身父母對她的關心和愛護,父母除了提供衣食住行以外,陪伴和交流也是孩子所渴望的。父親終于決定周末早早的收攤,回家陪孩子吃晚飯。我發現,那段時間小歐臉上滿滿的都是笑容。我乘勝追擊趁熱打鐵找她談心,告訴她父親其實很關心她,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天天陪伴她,但以后一定會經常在周末提取回家陪她吃飯,還會跟老師聯系了解她的學習情況。
一年靜靜的過去了,現在的小歐愛說愛笑了,有什么學習中的困難愿意悄悄的來問老師啦。
通過小歐的轉變,使我感到,對于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除了需要我們對于她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誠和寬容。還特別需要我們教育者思考:如何針對每個學生和家庭的不同特點,不僅老師從學習生活等多種角度引導孩子,更要走進每個家庭用我們所學到的教育專業理論和經驗對于每個家長給予有效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