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梅
作為一名音樂美育教育的傳播者——音樂教師要立足音樂課堂,充分發揮美育功能的作用,發美育人、優化美育教育機制、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的給予學生搭建展示個性特長成長的平臺,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能夠多角度、多維度、全方位接受音樂審美教育,使學生在美育教育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啟迪,養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音樂沒有教育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起著獨樹一幟的、很重要的作用
音樂美學教育的核心是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審美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情智培養過程,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得到培養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音樂教學內容本身,這就要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注重選擇具備良好欣賞價值,以及能夠激發孩子們發現音樂美感的樂曲或者歌曲。
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能展現音樂文化精神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在教學中領悟音樂的表現力,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得到審美體驗。優秀的音樂教學,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美和旋律美,欣賞音樂賦予生活和自然界的美好。學校的音樂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教師在中學音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為立足點,深入音樂課堂的教學改革,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在音樂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運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釋放內在潛能,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音樂美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以美育人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教育途徑之一。在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導向作用,美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而音樂課是美育教育實施的第一課堂,即通過音樂課傳承美育教育,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即:審美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關鍵是學生審美情趣養成,就是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睛去對音樂藝術作品的欣賞、鑒賞、發現、探索,并且使學生對這一認識過程產生情感、興趣。而這一過程實現,必須美育教育來指導完成,在美育教育與審美情趣相互處進、生成的同時,處進了學生全面的發展。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審視美育教育過程中,一些美好的音樂藝術作品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啟迪,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去抒發、去再現、自己對藝術的情感,所以說審美情趣也是情感藝術的表現。
三、音樂美育教育浸透先進的教育理念,注重審美情趣啟迪,有助于學生情感態度 價值觀的形成
美育教育不是一種比較膚淺的藝術文化,以美育人有更深刻的內涵,滲透無比先進的教育哲理、概念。這種高品位的藝術同時也啟迪、開發學生審美情趣從外在的向縱深情感思維拓展,大大的提高了學生人生觀、藝術價值觀的取向的形成。使得學生在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的同時、真正的領悟了什么是真、善、美。樹立了學生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因為審美教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當下的音樂課堂,不是培養學生具有特殊的技能技巧的課堂,而是教學要以情感為主線,以先進理念為指導,以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音樂實踐、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情感、對家鄉情感、等等。美育教育的理念是很重要的,它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策略,開啟了學生藝術智力之門,豐富了學生藝術的想象力、創造力,拓展了學生審美藝術空間。在音樂教育的第一課堂,我們學校很重事學生審美能力的啟迪、開發。因為音樂課是美育教育實踐的重要學科,美育教育實施的前沿課堂。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先進教學理念為依據,突出音樂課的課堂性質,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在每節音樂課前,音樂教師要明確本節音樂課指導課堂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哪一種審美情趣?實施怎樣的美育教學方法完成學生這一情感體驗?
四、把握音樂美育教育最佳教育契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小學生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黃金時節,這一時期的教師在學生的心靈里播下希望,你就能收獲成功。針對學生這一年齡特點,美育教師要困地制宜、因材施教,設計美育教學內容,把握最佳的教育時機對學生進生施教。并且在教育的過程中,尊重美育的教育性質是感性教育、趣味性教育、人格性教育。人格教育是它的最高層次,趣味教育是它的第二層次,感性教育是它的最基本層次。美育教育是一個培養學生個性情感的教育過程,它使學生的審美原則在原有的感性基礎上得以提高,并且隨著美育教學的深入使學生的審美原則在更高層次人格性得以升華、得以拓展、得以延續,有助于學生情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形成即: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想象能力、審美表現能力、審美合作能力提高。這一人文藝術修養的形成,需要教師美育教育的持久性作用于學生已形成的審美情趣當中,并把這種外在的對美的理解、感悟、詮釋,在表現過程中延伸,更加突出美育教育在學生審美能力與人文修養形成過程中教育功能的魅力。
綜上所述,“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與我國的教育、文化傳承,息息相通、相輔相承,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理念、教育策略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教育、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即: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豐富和發展形象思維,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