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 推進現代農業新發展
張斌
(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科技興農”的載體和基礎,包括農業標準體系、農業質量監測體系和農產品評價認證體系建設,對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意義重大。張家口市農科院作為全市唯一一家農業科研單位,是推進張家口市特色農業標準化建設的主要職能部門。多年以來,本院立足區域特色搞科研,在張雜谷、燕麥、馬鈴薯等區域特色農作物研究推廣方面取得了多項重大農業科技成果,面向社會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科技服務,在農業標準化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績。可以說,本院農業科技成果的每一項重大突破,都是農業標準化建設的重大進步。
近年來,張家口市農科院先后主持制定發布了《莜麥》國家標準和 《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規程》農業部行業標準;參與制定發布了 《莜面》國家標準;主持參與制定發布了河北省地方標準16項、張家口市地方標準53項,其中農作物新品種標準16項,一直走在全市標準化建設的前列。
標準化是新品種保護的重要途徑,“張雜谷”系列品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谷子在我國是非主要農作物,谷子雜交種應參照玉米雜交種的標準規定,發芽率要達到85%以上。但我們研究的“張雜谷”發芽率只有50%左右。這樣張家口市農科院2009年主持制定的 《糧食作物種子谷子雜交種》的張家口市地方標準就起到了重要的規范作用,促使“張雜谷”能夠很方便地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使得百萬貧困農民從中受益。現在“張雜谷”已成為張家口市科技扶貧的重要產業。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對張家口市農科院的農業標準化建設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今后,本院將在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做好農業標準化建設工作。
2.1 發揮技術優勢,參與制定標準。近年來,培育農作物新品種,保護知識產權,需要制定更加精確的品種標準;種子質量檢驗檢測服務,需要制定更加精準的評價標準;拉長產業鏈條,農產品加工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制定更加精細的產品標準;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更加注重生態效益,需要制定更多的有機產品生產標準;特色農作物現代農業產業提升,需要盡快制定特色農作物機械化、輕簡化生產技術標準;植物新品種測試涉及作物眾多,但很多品種根本沒有標準可供參比,需要進一步補充完善品種資源特征標準……這些都為本院的標準化建設提供了很多新的課題。
2.2 發揮平臺優勢,認真執行標準。目前本院擁有9大國家級科研平臺,其中最早建起來的農業部薯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承擔全國馬鈴薯種薯質量檢測任務,全國僅有兩家。隨著近年來張家口市馬鈴薯產業的迅猛發展,種薯質量參差不齊,種薯市場管理滯后,種植戶與供種單位因種薯質量產生的矛盾糾紛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進一步規范種薯質量評價標準。去年剛剛建立的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張家口分中心,承擔全國新品種鑒定的前期測試任務,是全國27家之一。嚴格執行現行有關標準,增加新的評價內容,完善相關評價體系,已成為本院種薯質量檢測和新品種測試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
2.3 發揮服務作用,大力推廣標準。農業標準化建設的核心工作是標準的實施與推廣,最終實現生產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標準化。通過標準的實施,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納入標準化生產和標準化管理的軌道,促進品牌、名牌戰略實施,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本院將在特色農作物品牌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