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
摘要:由于公司之間激烈的競爭以及對利益的渴求,使得部分公司通過對財務數據進行造假的方式美化自身賬務信息。首先對賬務造假以及造假動因理論進行分析,進而從五個方面總結了財務造假的方式。最后從強化內部管理和制度建設、外部監管以及注會人員職業管理三個方面分析了財務造假防范措施。
關鍵詞:財務造假 動因 防范
前言
隨著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公司之間賬務往來日益頻繁、賬務以及所涉及資金規模也快速增加。在這一大背景下,部分公司出于提高收益規模的考量,存在著對財務報表內容弄虛作假、披露不真實信息的問題,進而企圖以非法的手段獲得不正當利益。而且,這一情況隨著國際上公司之間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以及公司之間關聯度的提高而呈現愈演愈烈的情況,也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在我國包括銀廣夏造假案等虛假財務報表等賬務丑聞也經常被媒體曝光。單位的有關財務部門對財務信息造假會使得中小投資者無法真實的獲悉單位賬務信息,進而影響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有必要對財務造假的方式進行分析,進而有針對性的提出防范對策,并以此規范財務賬務報表信息,凈化證券市場環境。
一、財務造假相關概念和理論分析
財務造假是指單位的有關財務人員出于牟取不正當利益等目的,通過對現行的與財務相關聯的法律法規中存在的漏洞,或利用單位財務部門規章制度上的缺陷等,借助一定的會計程序,以漏報、虛報甚至捏造虛假信息等方式對單位的財務信息和數據進行修改,進而使得財務信息呈現出有利于自身的行為。很顯然,財務造假這一行為極大的破壞了原本真實的財務信息,也是的財務工作制度難以保持規范化。同時,對財務信息進行造假會使得投資者難以獲取單位真實的財務信息,進而影響其進行科學的投資決策。這也極容易造成因獲取虛假財務信息而產生投資不當、資金受損等情況。一般而言,對財務造假的界定有明確的限制。首先,財務造假的主體必須是單位中高管人員。在這里需要明確,雖然實施對財務信息漏報、捏造的人員可能是單位一線工作人員或基層管理人員。但最初對這一行為進行授意并予以實施的一定是單位的高管。也只有高管才能充分的調動單位內部資源和人員才能做好相關的保密工作,也難以被審計人員發現。其次,界定財務造假時客體必須是有關財務的信息和數據。也就是說,只有修改了最初的財務數據才能被視作財務造假。第三,財務造假最終的結果是對信息的使用人造成誤導和欺騙,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進行財務造假會對公司股東以及各大小投資者產生一定的誤導,使得其難以如實的獲悉單位的真實盈利情況。而這極容易會使得投資者因受到欺騙或誤導而在經濟方面受到損失。
針對進行財務造假的動因,也存在定的理論支持。要想對財務造假方式以及防范措施進行研究還需要分析財務造假動因理論。而這其中包括了舞弊冰山理論、舞弊三角理論以及GONE理論。其中舞弊冰山理論是將財務造假比作了冰山位于海平面之上的一小部分。而這一小部分漏在海平面之上的僅僅是給各個投資者和社會看的,只有隱藏在海平面之下的廣大體積才是真正的被造假而隱藏起來的。其次舞弊三角理論是指舞弊主要由壓力、機會和借口三個元素所引發。只有單位遭遇了財務危機或其他壓力的情況下,同時因財務制度不規范而存在舞弊的機會后,相關人員就會尋找一定的借口進行財務造假。第三,GONE理論是指財務造假由貪婪、機會、需要和暴露四個方面構成。這四個方面最終決定了財務造假是否被予以實施。
二、財務造假方式和手段
首先,單位財務人員往往使用虛構收入的方式對財務信息和數據進行造假。這是大多數財務造假案件所常用的一種手段也是較為簡潔的一種手段。單位通過授意子公司以市場價格把單位的產品銷售給第三方,并將銷售所得劃歸子公司的銷售額。之后公司再授意另一子公司出資從第三方手中收購其購買的產品。通過這一方式可以規避在集團內部進行交易時需要進行相關抵消工作的要求。不僅如此,通過這一手段還可以在合并的財務信息報表中無形之中增加收入以及利潤。其次,進行財務造假還可以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或遞延收入的方式進行。這一方式主要有三種表現。其為存在數額較大的難以明確的收入時提前將其劃歸為收入資金;其二為在還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或產品時就確認已經提供了相關的服務或產品;其三表現為提前開具了物品的銷售發票。這三種方式都稱之為遞延收入。通過遞延收入的方式對財務信息進行造假可以使得單位的業績在賬目上表現的更為喜人,進而起到吸引投資的目的。而遞延收入則是指將原本應該進行確認的收入延后到之后進行確認。這一情況大多發送在企業自身資金、收益較為充足且預期未來收益存在降低風險的情況下。第三種進行財務造假的方式為對費用進行轉移或分攤。一般而言,企業為了使得賬務上看起來更為美觀往往會試圖降低各類原本應該支出的費用。而對于已經支出的費用,在賬務上則使用轉移為其他形式的支出或對支出費用進行分攤。例如包括折舊、存貨計價以及掛賬等手段都可以使得支出費用降低或分攤到其他賬務上。而當費用被分攤降低之后就會使得賬務中的收益提高。第四種財務造假的方式為虛假制造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所謂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指的是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以外的、不可預期的或者是偶然的損益項目。由于這一類項目自身具備一定的特殊性,不論是在賬務的審計上還是在投資者看來都難以發現其中存在的造假信息。這就給財務造假提供了定的可乘之機。第五種財務造假方式為對資產進行虛報、多報以及減少相關負資產的填報。對于一個單位或企業而言,必然擁有部分存貨成本。而通過對存貨的成本進行抬高價格的評估可以明顯提高公司財務資產、降低單位銷售的成本。同時,對單位所持有的負資產進行瞞報或不報也可以起到降低公司負資產、提高公司資金存量的目的。
三、財務造假防范對策研究
(一)強化并規范企業內部監管和治理
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對于個單位的財務部門而言,財務造假一定是出于內部人士所為。而也正是單位在內部的監管上沒有實現規范化監管,沒有制定完善的制度才造成了財務人員弄虛作假的問題。而紫鑫藥業財務造假這一案例也正是單位內部制度規范缺失而造成的典型案例。因此,需要首先通過對公司的股權結構進行科學構建和合理分配,使得幾個重要持股人之間形成一定的相互牽制,進而保證企業管理的順暢,并通過設立對財務部門的監管機構和責任人,對財務部門和財務人員起到監管效果。同時,通過從制度上,尤其是對財務報表的制作制度進行完善和規范,使之完全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使得財務造假從源頭上得到遏制。不僅如此,為了在企業內部實現獨立的監管而不受到其他董事成員或其他部門的鉗制,需要成立獨立的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是獨立于董事會之外的機構,通過對公司的賬務情況進行審核以保障賬務的真實性,進而遏制公司內部出現的財務造假問題。
(二)完善外部的監管作用
在現階段,我國對于上市公司自身信息的披露情況尚沒有進行明確的確認。上市公司自身信息披露的制度也沒有在國家層面上予以建立。這情況已經嚴重滯后于快速發展的資本市場。因此,國家應該首先從法律層面上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對上市公司披露自身信息、確保自身賬務信息的透明化機制予以明確。而只要從法律法規層面上沒有嚴格要求落實透明化賬務信息,則上市公司就可以利用這一漏洞對賬務信息進行造假。同時,我國在投資者因獲取了錯誤的公司賬務信息、被錯誤賬務信息所誤導而產生的資金損失也沒有制定出相應的賠償機制和措施。這就使得公司在財務造假上有恃無恐。而根據《證券法》所提出的因為公司進行虛假陳述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也僅僅流于形式。同時,由于沒有針對公司對財務造假行為的處罰規定,也使得這一違法行為所需要承擔的成本較小。這也間接的增加了財務造假現象。因此,除了盡快提高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還需要制定專人、特定部門對相關的處罰決定進行落實以對財務造假的公司起到震懾作用。不僅如此,我國的媒體也要起到輿論監督作用。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自媒體的興起,媒體從業者在信息的傳播上已經能夠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對于媒體而言,也要在防范財務造假上發揮自身作用、起到監督效果。
(三)確保注會的獨立性和職業道德建設
注冊會計師是對賬務信息和數據進行核算的實際操作人。因此,還需要通過強化注冊會計師實際工作的獨立性,使其不受公司人員干擾或影響,進而保證財務信息數據的真實可靠性。同時,還需要加大對涉案會計師事務所有關人員的責任追究,加大處罰力度,通過吊銷執照、取消從業資格等手段使其不敢參與到財務造假中。不僅如此,還需要盡快著手注會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通過定期進行思想教育的方式提高其道德水平,使其從思想上杜絕參與財務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