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香
摘要:研究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的作用模式、各種模式對企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風險,分析表明,企業存在著自身的發展風險、信息障礙風險、資金流在線供應波動風險、經濟信用風險等,結論認為,依據金融法與市場經濟規律,通過強化信用體系建設、擔保體系建設、信息交換體系建設、風險預防體系建設,以及風險緊急應對預案建設,把風險控制在發生前、發生時,在發生后降低到最小限度,打造開放性、自由性、交互性與動態性的在線金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穩定、健康的金融環境。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 在線金融 供應鏈 金融風險
在產業結構轉型、深化經濟改革的時代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猶如支游刃于各個產業、各個行業之間的經濟尖兵。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在線供應鏈金融作為新的融資方式,構建信息交換、信息分析與信息共享的金融平臺,既有效緩解供應鏈中處在下游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有效地分散了企業雖面臨的各種風險,對科技創新、市場主體發展模式創新、企業經營模式創新、企業融資途徑創新與金融風險應對模式創新,具有探索性、創新孵育性、小代價實驗性的積極意義。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模式概述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概念。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銀行、物流企業與其他大企業,在電子商務技術、在線支付技術、企業信息系統、企業征信信息系統、金融融資系統與銀行的共同支持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無紙化、標準化、便捷高效、低運營成本”的,以融資服務、交易支付服務、創新孵育資金短期拆遷服務等為內容的一種金融服務類型。該金融模式的創立和運用,在強化金融機構、企業之間的資金安全的基礎上,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造了資金良性運用的平臺,使此類企業既能獲得滴水之恩的創業啟動資金支持,也能獲得雪中送炭的緩解交易燃眉之急的企業發展助推資金支持,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做好了理性的金融準備。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模式特征。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作為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的一種,期模式既具有與其他類型企業的共性,也具有此類企業的特性。
(1)資金量需求相對較小與金融風險低。由于其規模小,決定了其發展賴以運用的場地小、設施少與人員少,在實際的融資中所需要資金或其他金融支持量處在相對較少的水平,即使發生某種風險,如經營不當的企業倒閉或破產,以及其他人為性的破壞因素,相關融資單位或銀行所需要承擔的風險自然也低,是此類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中的優勢之一。例如十萬可以創辦一個科技小型企業,十萬對創業者是點石成金的萬能資金,但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卻相對風險很小。
(2)資金流短平快。由于融資對應的各個單位都處在同一個平臺上,資金流通過同一家銀行與交易平臺進行處理,減少了企業因為程序復雜造成的貽誤市場機遇發展滯后的后果,在良性、快速運轉的情況下,即使是較小的資金流隨著流轉速度的提高、流轉頻率的增加,也會形成累積性的大資金流,助力企業的不斷壯大和發展。
(3)融資能力和企業創新能力正相關。在線供應鏈金融的各種相關主體,幫助、扶持甚至參股科技型中小企業,所看重的正是此類企業的發展潛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越強,其對市場貢獻率、對其他主體的利潤追求保障能力也就越大。因此,企業的技術創新、技能創新、設備研發,以及其他相關的創新能力,會對企業的發展、產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為企業自身帶來利潤和提升發展潛力的同時,也為其他在線供應鏈上的主體,提供發展和經營的創新啟發。例如軟件開發類企業其各種軟件開發自身,在為企業贏得利潤和機遇的基礎上,也能給其他在線金融相關主體帶來投資信心。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模式風險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類型。根據各類相關主體在在線供應鏈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類型也不同。
(1)金融機構核心型。以在線供應鏈中的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供應鏈建設、金融銜接、金融協調與資金供應的主體,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信息發布、實體經營情況,按照企業的實際需求,實時、全程與全面地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工作。銀行作為金融性企業或機構,既可以依法開展放貸性的金融支持,也可以債權入股等形式的支持,為企業發展提供各種有利的發展生機。其他的相關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投資公司與融資公司等,把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作為他們其中的一個業務類型,既拓展了業務類型,也提升了在市場中的地位。
(2)上游或下游大企業核心型。在以上游或下游大企業為核心的在線金融供應鏈中,在生產信息、營銷信息、資金流和資金儲備信息、物流信息等方面安全共享的基礎上,上游大企業或下游大企業根據在線信息所反饋的供應鏈中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現狀,或為其生產需要提供延遲支付的支持循環生產的原材料替代性支持,或通過預支付的方式為其研究、生產和營銷提供金融保障。在這種類型中,大企業扮演了供應鏈的組建者、運營者與資金保障者的角色,銀行等金融機構只是資金存儲、提取、交易的平臺。
(3)中小企業抱團型。在同一金融機構的資金存儲、結算與交易平臺上,在工商管理機構的監督下,不同業務范圍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抱團取暖的方式追求優勢互補、信任共享基礎上的金融互助。操作中,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供應鏈內企業按照經營周期采取輪值性準備金制,定期組織或儲備一定數額的資金,以應對鏈條內企業發展的應急運用,其他企業共擔風險的模式。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模式風險類型。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風險,是市場經濟規律、企業自身發展質量與網絡開放性的綜合性消極后呆。有三種典型:(1)“銀電合作”的“主流模式”下的“道德風險”。既源于“授信審查過程中努力程度低”,也有企業經營者自身的道德水平低下問題。(2)“投資者和融資企業之間”的信息“對接障礙”風險。對融資企業而言,其真實信息不能第一時間,真實地反饋給投資者,會造成錯失良機的企業發展風險;對投資者而言,融資企業的信息失真會直接增加投資者的風險。(3)鏈內單企業問題的風險蝴蝶效應。在線金融供應鏈內的企業,在網絡的傳播與發散下會直接造成供應鏈內企業的消極認知甚至恐慌,由此會引發系列地次風險,如針對問題企業的信任風險、合作機制穩定性風險,甚至供應鏈自身的風險等。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模式風險成因。由于在線供應鏈金融所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網絡防御機制低甚至失效、在線信息傳播速度快和受眾廣,以及企業、金融機構、市場與政府管理部門信息溝通的不對稱,造成或滋生了多樣性的風險的成因。影響較大的有:(1)數據失真。在“人禍”或技術或兩者兼有的情況下,造成“基礎數據”失真、數據聚焦指標誤差、數據體系互聯互通阻礙,形成積累數據的錯誤,進而造成“行業判斷、企業評估”失準的風險。(2)信息交換信任防御作祟。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出于對知識產權、發明專利與其他商業秘密保護的需要,既容易產生供應鏈內企業間的離德離心,也無形中形成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附加障礙,致使金融服務時效低下和錯失發展機遇的風險。(3)監管預警缺位或失效。既有政府主管部門的缺位,也有在線金融供應鏈自身沒有監管機制的問題,致使“準入條件”隨意、“權責界定”模糊、“操作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普遍存在,尤其是風險發生時和發生后的“補償機制”缺失,直接導致導致供應鏈瓦解甚至企業倒閉等。
三、應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模式風險的創新對策
根據風險成因建設應對風險的穩定機制,結合風險類型制定應對風險的靈活對策,是有效降低風險發生和化解風險危害的有益措施。
(一)防患創新對策。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及其相關服務軟件的支持下,建設有金融企業、政府部門、“行業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的,憑借“高速的信息傳遞和供需匹配”達成在線融資的供應平臺。鑒此,建立和完善在線服務的技術,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性舉措之一。(1)開發和運用風險預警和分析軟件供應鏈系統。開發和運用對供應鏈內企業和市場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數據聚焦、隱患分析等功能的風險預警系統,直接為在線供應鏈金融融資提供決策性的建議,從投資的源頭上引導企業自覺控制風險、積極解決問題,保障企業自身和供應鏈的安全。(2)組建獨立的隱患排查隊伍。為確保操作的實效性與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在政府的市場管理部門、金融管理部門的主導下,組織有供應鏈內的關聯企業、金融企業組成的專職性隱患排查和應對機構,具體操作和實施相關預警和風險熔斷機制,是提高績效和強化監管的風險防范模式。
(二)風險中止創新對策。網絡的交互性、傳帶性、受眾無限性等特點,決定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模式隨時面臨著突發性、快速傳播與急速失控的風險。(1)建設和運用風險自覺熔斷機制。在相關法律法規和金融制度的支持下,針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存在的隱患,以在線賬戶凍結、在線交易中止、在線質押或貨物提存等方式,采取風險隔離性的在線舉措,是熔斷風險產生條件和避免風險擴大的積極干預舉措。建議核心金融機構、核心企業或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供應鏈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牽頭,有合作銀行或相關金融機構配合實施。(2)越位控制機制。針對風險起源的企業及其風險元素,在企業沒有能力或當事企業邀請的情況下,供應鏈內的企業、相關金融企業或機構等利害關系單位,在獲得政府或企業授權的情況下,直接介入到企業風險中對風險實施控制。以“抵押擔保方式”下的標的物、企業持續經營下的“銷售收入”等實際價值的直接控制等方式,切實保障投資者和融資企業的利益安全。
(三)亡羊補牢創新對策。針對已經發生且造成消極后果,如企業投資決策失誤造成的發展機遇喪失,企業用人不當造成的資金損失,資金運用不當造成的損失,以及對關聯性上下游企業造成的聯動性風險等,根據原因及其后果采取針對性的亡羊補牢,是降低損失與提升在線供應鏈金融安全的補救措施。(1)矯正數據和無縫對稱聚焦與分析數據。矯正失真數據和清除數據對稱交換的障礙,是應對在線供應鏈金融風險的基礎性工作之一,為進一步融資和經營決策做出精準地判斷,包括繼續投資或繼續融資的必要性、資金或物資的量,以及繼續融資的方式和保障舉措等。(2)修補在線供應鏈金融的供應鏈漏洞。運用經濟技術、信息技術與商法等手段,去修補企業之間的合約漏洞、軟件系統漏洞、資金供應漏洞、資金運用監管漏洞等。實踐中,通過單項或多管齊下的工作,在切實保障供應鏈安全、鏈內企業發展安全、金融秩序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維護供應鏈地完整、網絡金融安全與鏈內企業的科學發展。
(四)機制完善創新對策。一方面,強化宏觀性機制完善,運用法律法規與政策等手段,去建設與完善規范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的制度,如“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集合保理融資、產業集群內擔保貸款”等,推動“擴大資本市場融資”、鼓勵供應鏈內企業風險投資,以及銀行或核心大企業的業務拓展性投資的統一。另一方面,完善在線供應鏈金融的供應鏈制度,包括單個企業的配套制度、供應鏈內企業群的制度,以及具有執行細則的相關會計制度、審計制度、資金安全預警制度、在線融資資金動態報告制度等,切實保障和引導供應鏈內的企業,規范、有序地交互投資、融資和相互監督。前者依靠法制的力量實施,重在培育和維護安全地市場環境、金融環境;后者依靠鏈內企業自覺推進,重在培養和提升企業的責任感與誠信意識。
四、結語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線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創設了成熟的操作平臺和模式。在線供應鏈金融模式自身的自主性與網絡的開放性,決定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機遇和風險并存。在法律法規與經營者道德統規范和引導的基礎上,加強對已發生風險及其成因的研究,做出與時俱進的靈活性的對策,是應對風險、降低損失與提高適應市場能力和自主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