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杰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的數量是城市的3倍,所以農村面臨的養老問提更為嚴峻,養老問題不單單指來年人的溫飽問題,還包括住宿、醫療、社區活動等很多問題,過去中國的養老問題一般都是有子女進行贍養老人,但是由于故去幾十年計劃生育的嚴重控制,如今一對夫妻要贍養四個老人一個孩子,而我國普遍的基本工資無法滿足兩個人賺錢七個人花的現狀,這就要求國家與社會擔負起責任,對養老問題給予大力支持。
關鍵詞:農村 養老 研究 人口
一、中國人口現狀
中國現有人口近14億,其中老年人口數量急劇增長,而年輕的勞動力卻在逐年減少,這就使得國家經濟發展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近10億,而這些年由于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多,留在農村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的勞動力低的人,這就加劇了城鄉發展差異,所以農村的穩定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老人這一個大群體的穩定又關系著農村的穩定,當前重要責任就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找到符合現代農村的農村養老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養老的主要形式和相應的問題
1.家庭養老。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孝敬和贍養父母的人得到尊重,虐待父母的人被人所唾棄,這就促使了家庭式養老的形成。家庭式養老主要是有親屬或子女對老人提供物質上的供給,家庭養老可以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還可以得到最親近的人的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是其他養老方式所沒有的特點,據調查有90%以上的老人愿意家庭養老方式。
2.集體養老。集體養老是由集體經濟組織來履行贍養老人生活的義務和責任,這種養老方式主要針對于農村沒有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孤寡老人等。主要可以在吃、穿、住、醫、葬這幾方面政府給予幫助,一般以養老院和社會補貼的方式對老人進行物質上的扶持,但是我國農村發展水平落后,傳統家庭養老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使集體養老種方式進行緩慢。但是落后的農村經濟對家庭養老的沖擊很大,年輕勞動力的壓力很大,而政府和社會對農村養老問題也沒有推行切實可靠地政策。
近年來,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導致集體養老方式沒有社會經濟和設施建設的支持,導致農村集體養老的物質條件不能滿足,再加上農村意識上不去,人為集體養老是子女不孝的表現,導致集體養老在推行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另外,集體養老區域性特點嚴重,只有具有本村身份的農民才能享受養老保障,更是減緩了集體養老的推行速度。
3.社會養老。社會養老就是依靠社會化制度進行養老,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養老儲蓄等形式的養老,社會養老的優勢在于社會力量大,制度性很強,管理模式正規化,使得社會養老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也是國家重點發展對象。
社會養老的購買費用過高,政府沒有有力的扶持,農民本就是經濟來源少,能維持現有生活就不錯了,根本沒有錢去買養老保險,導致社會養老很難推行下去。保險企業管理混亂,相應的業務人們以欺詐的手段騙取老人買養老保險,但是宣傳與實際不符,導致農民對養老保險產生質疑,由于我國通貨膨脹,農民人為養老保險的回報小,甚至還會賠錢,并且存進去的錢不能隨意取出,如有意外情況急等用錢也沒有辦法拿出自己的錢。
4.無償連動服務式養老。無償連動服務式養老模式沒有經濟目的,只有社會效益,就是將一些身體好的老年人進行組織,組成老年自愿服務團,為年邁體弱的老人進行無償服務,循環推行,這種服務養老方式主要是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點,但是現在只有少數地區有,因為缺少組織者和組織經費。
三、土地征用后老人斷絕經濟來源
對于農民來說,土地比金子還重要,土地是維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由于城鎮化的發展和工業的發展速度加快,房地產產業的不斷發展,公路鐵路的不斷延伸,國家征用耕地,導致農民的土地不斷地減少,農民的經濟收入也不斷的減少,這樣老人的養老問題就更加嚴峻了。另外還有子女外出務工,城市的工資低房價高,導致在城市定居買不起房,父母出于親情把自己的養老錢給了子女買房。
四、改變人們對傳統養老的認識
傳統家庭養老制度規定只有兒子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兒子具有繼承老人財產和贍養老人緊密結合,如今兒子單獨贍養老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倡導新思想,有兒女的由雙方一起承擔繼承和贍養義務,可以彌補女性就業導致家庭養老照料者缺乏的情況。重建敬老風氣,積極發展鄉風文明建設,利用現在各種傳播途徑對敬老愛幼文化進行傳播,增加農民收入,想要贍養老人的前提條件是自己能夠解決溫飽問題,如果經濟收入不穩定,沒有能力承擔老人的生活費用,那贍養老人就成為空話,只有增加收入才能維持家庭養老。
五、未來我國農村養老保障方式發展方向
關于農村養老保障以后的發展問題,有的人認為傳統的農村家庭養老保障盡管難以維持,但是由于實際情況,家庭養老還保障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下去,繼續擔當農村養老保障的主要力量,同時要輔之以多種形式的其他養老保障方式。根據我國農村養老未來發展方向并制定具體的實施措施,是應對社會經濟變革對農村現有養老保障的重點,要在概念上明確家庭養老以及社會養老的具體涵義,以確保在共同的理解范圍內尋找解決途徑,最終的解決方案必然是種綜合的解決方案。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群體、家庭成員、集體、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將不同利益群體和利益關系協調統一和均衡好。我國農村養老保障方式未來發展方向是:農村養老以家庭保障為主,堅持政府引導與農民自愿,發展多種形式的養老保險,大力發展企業補充養老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