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海
摘要:通過對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合當前國家政府購買服務相關文件精神,對我縣成立國有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可行性進行了研究,研究結論表明:我縣成立國有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無論是從項目背景,項目的市場預測與分析,還是項目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來看,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鍵詞:政府購買 編外用工 效益
成立國有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有利于對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和國有企業用工進行統一的管理,有利于建立統一有序的進人用人機制,更好地整合人力資源,創新公共管理服務。筆者結合我縣編外用工調查情況的基礎上,就我縣成立國有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可行性進行了研究,以進一步發揮縣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的優勢,更好地為政府購買服務用工服務。
一、項目背景
(一)人力資源服務社會化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國務院對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善公共服務作出重大部署,明確要求在公共服務領域更多利用社會力量,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推行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是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加快服務業發展、引導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徑,對于深化社會領域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增強公眾參與意識,激發經濟社會活力,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義。十八大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不斷創新和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
(二)人力資源服務社會化是完善社會勞動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用工制度體系的迫切需要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伴隨著各種新興業態的出現,機關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在不斷擴大,與之相匹配的是建立一支流動性強、技術性強的服務與管理隊伍。在現行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條件下,需要建立起靈活的社會用工服務匹配體系,作為重要的補充與完善。各地在用工服務社會化和購買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究與嘗試,建立起一大批適應社會發展、投資主體多元的社會管理機構與組織,將機關事業單位以及部分國有企業的編制外用工納入規范化管理,以勞務派遣、合同用工等形式進行統一調度、規范管理,在健全勞動保障體系和規范用人單位行為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背景下,推動人力資源服務社會化是順應發展潮流、符合發展規律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應當予以鼓勵和扶持。
(三)人力資源服務社會化是破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管理難題的必然選擇
目前我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形式主要有合同制人員、臨時人員、公益性崗位、勞務派遣等四種類型。其中:合同制人員1604人、臨時人員2541人、公益性崗位221人、勞務派遣有441人,共4807人,另外還有國有企業2075人,全縣編外用人和國有企業用16882人。為了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建立縣級人力資源服務服務與管理機構,對全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進行統一招聘、培訓、錄用、管理和服務,成為適應社會發展規律和破解現有體系管理難題的必然選擇。成立縣級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后,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可以實行勞動關系整體轉接,由縣人力公司依法依規實施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保障。縣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成立后,可以為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節省管理成本、減輕管理壓力、規避法律風險、招錄適需人員;能夠為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人提供規范招聘流程,從源頭上防止用人上的隨意行為,建立完善平等、有序、擇優的用人機制;實現從根本上減輕財政支出負擔,推動全縣薪酬管理面上的同工同酬和規范統一。
二、項目市場預測與分析
目前我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和國有企業的用工數量較大,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政府將會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崗位,全縣人力資源市場將迎來管理與服務的雙重高峰。經調研,我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和國有企業用工主要分為合同制人員、臨時人員、公益性崗位、勞務派遣人員,其中合同制人員和臨時人員為主,具體情況如下:黨群機關23個單位編外用工39人,其中合同制24人、臨時人員8人、勞務派遣7人;政府機關79個單位,編外用工總數983人,其中合同制628人、臨時人員249人、公益性崗位55人、勞務派遣51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1 67個,編外用工總數1 341人,其中合同制員270人、臨時人員951人、公益性崗位52人、勞務派遣68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30個,編外用工總數1756人,其中合同制509人、臨時人員1004人、公益性崗位17人、勞務派遣228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66個,編外用工總數608人,其中合同制222人、臨時人員370人、公益性崗位16人;縣屬國有企業有76個,用工總數1959人,其中合同制1709人、臨時人員21 3人、公益性崗位9人、勞務派遣28人;部門企業11個,用工總數177人,其中合同制82人、臨時人員33人、勞務派遣62人。無論從目前市場需求以及潛在市場需求來看,還是從宏觀政策背景來看,我縣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實施人力資源社會化服務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也具有較大的可行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人力資源服務將成為最有潛力和成長性的新興業態和服務模式。
三、項目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
(一)經營收入與利潤預測
1.經營收入
目前我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以及國有企業用工人數多達6882個,如果按總數在2000人來核算,按行業最低標準40元/人/月來收取,年經營收入達96萬元。
2.利潤
項目建成后,剔除各項費用外,據初步估算,年可實現利潤41.4萬元。隨著服務范圍的擴大,服務對象的增加,效益將進一步提高。
(二)社會效益分析
成立縣級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推行政府向公司購買服務,是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加快服務業發展、引導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徑,對于深化社會領域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增強公眾參與意識,激發經濟社會活力、增加公共服務供給以及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促進靈活就業尤其是幫助困難群體就業、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縣人力公司在縣政府(或由政府委托職能機構)的直接指導下開展工作,將加強工作研究、提升服務內涵,擴大經營范圍、注重綜合效益,開展上下溝通,致力創新創優,為從事人才引進、勞務外包、人才考核、人才規劃等一系列人力資源綜合性服務提供人才和技術保證,為做活、做強、做優全縣勞務經濟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四、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本項目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社會效益,由于本項目契合了目前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并且從中央和省市層面在政策法規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要求和大力支持,進步拓展了本項目的發展空間。項目開發前景廣闊,投資收益穩定,具有長期發展向上向好的良好發展態勢,具有較高的投資開發利用價值。本項目兼具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對規范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管理,以及落實勞動法律法規、減少勞資矛盾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另外,項目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以知識咨詢和專業性服務為主,運營成本低,抗風險能力強,項目實施后預期收益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