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家庭遭受巨大的經濟壓力,這對婚姻的穩定性產生一定的影響。現有的婚姻法部分條款已經不適應變遷的需要,特別是法律條款內容介入婚姻時,會對婚姻的穩定性產生一定的影響。筆者從現有婚姻法的財產分配,男女結婚的法定年齡,現有婚姻法推行當中的不足問題加以考慮。對婚姻法的適用性與倫理性的策略展開探討,適當增加婚姻法當中的賠付比例要求,在男女結婚法定年齡問題不變情況下適當調整人口增速比例,將倫理性與婚姻法適度結合起來,使得每個人在現有的婚姻法當中獲得幸福。
關鍵詞:婚姻法 適用性 倫理性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從上個世紀80年代多子女家庭快速進入獨生子女家庭,此時的婚姻法在確保男女婚姻自由、一夫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與子女合法權益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時隔30年之后,婚姻法遭受到市場經濟發展的沖擊,原有的婚姻法已經無法滿足時代變遷的需要。所以婚姻的穩定性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有效地降低各類社會問題的關鍵。
一、目前婚姻法當中的問題闡述
(一)婚姻法財產、債務分割問題
在婚姻法當中,針對于夫妻共同財產涉及到幾個關鍵點,成為夫妻關系穩定的關鍵,同時當夫妻在婚姻續存期間,形成的債務是否為一方債務還是共同債務,這些在婚姻法當中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以下幾點當中,會對婚姻法的具體界定產生其難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夫妻是否約定為共同財產:二夫妻雙方是否具備民事行為能力;三是夫妻雙方在婚姻續存期間的共同財產,因一方的死亡,另外一方的財產歸屬問題;四是夫妻婚姻續存期間,因一方承擔的債務,另方是否有責任償還該筆債務;五是如果債權人對夫妻共同債務可以確定為個人債務的,該債務由一方承擔。在上述的幾點當中對于夫妻共同財產與共同債務的具體界定問題,存在著一定的模棱的地方,在遇到具體問題涉及到法律的具體界定時,存在著一定的難題。
比如說夫妻在婚姻續存期間確定為共同財產,但是因為一方以個人投資的名義進行炒股,因投資失利導致夫妻承擔一定的債務。那么根據婚姻法規定,此時的夫妻共同財產因夫妻一方投資所導致的債務,應該由夫妻一方來承擔。但是如果債權人不愿意指正為夫妻一人的債務,那么該債務由誰來承擔,這個也是法律當中存在的難點。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夫妻共同財產因為其他問題出現的界定難的問題。
(二)男女結婚法定年齡問題
我國是全世界法定年齡結婚年齡規定最低的國家,其中男子需要達到22周歲,女子要達到20周歲。一般農村青年有早婚的習慣,比如說在偏遠山區男子會在輟學之后進入社會打拼,有的18歲想要結婚。但是因為不到法定年齡,往往會辦理假身份證來登記結婚。而這類婚姻往往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受到高等教育的青年,其結婚年齡往往會在25歲到30歲左右,有的會到40歲左右結婚,可見不同人群對于結婚年齡的選擇是不同的。所以對于婚姻法當中法定年齡的界定既要考慮到低學歷人員的結婚問題,又考慮到高學歷人員的結婚問題,同時也要看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熱潮以及人口年均增速率,但是目前的婚姻法在法定年齡設計上具有唯性的特點,如果再提前兩年會直接導致人口的快速增加,如果晚兩年又不能符合所有人的結婚需求。所以這一點也成為婚姻法法定年齡界定難的一個問題。
(三)現有婚姻法推行當中的不足問題
近兩年來,婚姻法當中涉及到的買房增加名字的做法成為一時熱潮,此外又相繼出現了購買房子的房產熱問題,這對于已經擁有房產的用戶來說可以作為其購房投資。那么一個公民自身名額下有多處房產,在與配偶離婚時,房產歸屬問題則成了離婚的時的攔路虎。具體涉及到子女撫養權歸屬方面,婚姻法當中有相關規定,子女會判給經濟能力強,與孩子感情關系好的一方。但是目前由于生活壓力增大,整個宏觀經濟經濟處于下行之下,經濟能力強的一方未必與孩子關系好,而與孩子關系好的一方則經濟實力欠佳。伴隨著女性受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女性收入逐步提升。所以若以明確的法律規定來處理離婚事宜,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加以判定。
所以這一點就涉及到婚姻法之外的家庭倫理問題,這可以作為婚姻法的一個補充部分,但是家庭倫理性需要融合到婚姻法的相關具體法律判定的過程當中。
二、婚姻法適用性與倫理性調適策略
(一)細化夫妻共同財產的分配與償債問題
不同的夫妻在共同財產的界定以及償債方面的策略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條法規的規定并不能夠完全地判定夫妻共同財產的界定以及償債方面的問題,需要多條法規或者是相關補充法律條款來加以判定。
就目前的社會發展情況來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多元化,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夫妻在共同財產的取得方面日益多元化。所以不管是財產還是債務都需要進行具體的法律界定,不管是通過法律公正的共有財產或者是夫妻私下制定的夫妻共同財產方式都具備其法律效率。但是在這里需要細化的是夫妻共同財產轉化為債務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債權人能夠指證為夫妻一方債務的,該債務由一方償還(這個適用于夫妻離婚之后);二是債權人不能指證為夫妻一方債務的,并且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該債務是夫妻一方的,需要一方在找到足夠充足的證據之下才能視為是夫妻一方債務:三是夫妻一方的債務可以通過約定變成夫妻共同債務,在約定之下則需要共同償還。
綜上,不管是在結婚之前還是在結婚之后,夫妻共同財產及償債問題,如果雙方能夠事先進行約定,就能更好地減少共同財產糾紛問題,也為償債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在男女結婚法定年齡問題不變情況下適當調整人口增速比例
目前我國的生育率低下,國家提倡二胎政策,這一基本國策是為了緩解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同時通過人口紅利緩解企業用工難的問題。但從現有的婚姻法來看,不管是減少法定年齡還是增加法定年齡,都會影響人口增速比率。在具體婚姻法條款修改層面,一方面鼓勵高學歷人才實行優生優育,提高優質生育率比例;一方面對于早婚社會人員,在現有法定結婚年齡不變的情況下,針對于低于法定年齡結婚的人員進行多項資料的審核,雙方是否是直系親屬,一方是否有傳染疾病(醫學生定義的不能生育的隱性疾病)等因素,在法定年齡未到但是想生育的夫妻發放生育卡。通過宏觀政策調控,既能在現有法定年齡不變的情況下,適當增加人口,又可以減少短期內人口過度激增所帶來的社會公共資源緊張的問題。
(三)將倫理性與婚姻適度結合起來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西部經濟增速相差較大,各個地方的人員思想觀念不同,在婚姻法的具體修改上,要充分考慮其婚姻法的倫理性與適用性的問題。倫理性是指夫妻婚姻續存期間,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協商來進行處理,在倫理規范的范疇內處理好夫妻關系。婚姻的適度性是指婚姻法條款的制定,既要符合我國傳統的倫理規范,在介入婚姻關系時,做好相應的尺度標準。當超出倫理規范時,婚姻法相關條款的適度介入,適當改善夫妻婚姻狀況,并作出合理的離婚判定。
在婚姻法當中明確規定,一旦夫妻感情破裂便準予離婚,那么如何界定夫妻關系已經完全破裂?可以從夫妻分居時間、夫妻之間是否有暴力行為發生、是否存在感情冷淡影響孩子成長的各類因素,對這類因素加以考慮,最終決定是否判定離婚。
在崇尚個性自由的法治國家當中,是否離婚的標準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考慮,所以在具體的婚姻法制定標準上,可以多方面考慮,將倫理與婚姻法條款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在降低離婚率來確保社會的繁榮穩定。
三、結論:
不管是適當增加婚姻法當中的賠付比例要求,還是在男女結婚法定年齡問題不變的情況下適當調整人口增速比例以及將倫理性與婚姻法適度結合起來,其根本在于婚姻法的修正是否能夠對每個人的傷害系數降到最低。在婚姻法具體推行當中,婚姻法修正是否有效要通過社會的發展來加以判定。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社會發展當中的教育問題、就業問題、年輕一代與老年人代的思想溝通問題,都成為夫妻離婚的導火線,所以注重婚姻法當中的倫理性與婚姻法具體推行的適用性要結合起來,在創造一個適合其可持續發展的制度環境時,讓每個人都能獲得全面的發展,從而擁有幸福快樂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