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凡
摘要:違法所得是一個涉及民法、行政法、刑法的綜合性概念,一般是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范而獲得的一切違法收益的簡稱。本文從行政法的角度來研究違法所得。但由于“違法所得”的認定標準不一,造成法律適用上的困難,明確違法所得的認定標準,這有利于建設良好的行政執法秩序,提高我國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改善行政機關亂收費、損害行政相對人的利益,提高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加快我國的法制化建設進程。
關鍵詞:違法所得 行政處罰 標準
行政處罰中違法所得該如何解釋?首先,從構詞上看,“違法所得”由“違法”和“所得”構成,所得是用來限定和修飾違法的,表明兩者之間存在偏正關系,并且具有因果聯系,同時,違法與合法相對應,及表明行為人的行為是為法律所禁止的;第二,“所得”即為“取得”,“所得”的對象,即它的外延應該是利益或者好處,對行為人而言,是有經濟價值的。該好處是行為人通過違法的行為、手段或者違法擁有的財物而獲得。
沒收違法所得是我國行政機關的一項重要處罰手段,但是行政機關在對行政相對人作出處罰時應當沒收的違法所得的財產范圍應該如何界定,不但在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的規定,且在我國的學術界也是意見不一,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當沒收的財產范圍應扣除其在從事非法活動時的經營成本,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沒收的財產范圍包含其從事的違法經營活動的成本。現將兩種觀點的內容介紹如下:
第一種觀點“利益說”,該說持有的觀點為,違法所得的財產范圍應當扣除行政相對人的非法經營的成本,是目前的通說。如應松年主編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張正釗主編、李元起副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孟鴻志主編的《行政法學》等等,持此觀點。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根據“獲利數額說”的觀點,違法所得的財產范圍就只是包括單純的利益,并不包括違法者因此付出的成本;二是將違法所得以此區分,也是為了不與我國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規中的規定混淆,我國的法律已經對這兩部分進行了明確區分,比如,從“非法銷售收入”、“非法營利收入”等概念中可以看出違法所得就只是包括利益,并不包括成本。這一觀點在我國的相關法律中也有體現,比如,《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中非法所得是指售出價格減去購入價格所得的數值。
第二種觀點“財產物說”,該學說認為,此處的財物或者金錢,指的是違法、違規的行為人因其違法行為而產生的,其中包括非法經營活動付出的成本。如張樹義主編《行政法學》,陳宏光主編、劉清華、黃志玲副主編《行政法學》,竹瑩瑩《違法所得問題研究》持此觀點。該觀點提出這種主張的原因主要是懲罰違法者的故意心理,明知道自己的行為違法,仍然投入成本想要獲得非法的利益,這種心理本身就應受到譴責。而且這種觀點在我國的有關的法律法規中也有所體現。這些法律法規主要體現在食品衛生與醫療器械等領域,比如,(1)在《食品衛生處罰辦法》中,明確規定違法所得包括違法者投入的成本。(2)有學者通過論文的形式表明自己的觀點,即違法所得包括成本才更有利于對我國的醫療器械的監督管理,要明確的分析違法所得所有組成部分的性質,不會因為是成本就不沒收,即該部分是違法所得的就應該被沒收。
作者通過上網查閱以及搜集圖書館的相關資料,發現國外的法律法規中并沒有“違法所得”的相同字眼,只是找到一些相似概念。
德國在其《違反秩序罰法》中規定了非法所得的概念,即:不僅非法所得包括在沒收之物的范圍,甚至包括合法所得嗎,不過,該處的合法所得是對公眾有害或者是存在被濫用于違法行為的情況下。我國也曾沿用過非法所得這一概念,這可能是源于大陸法系之間概念的沿用與統一的傳統。
前蘇聯的《俄羅斯聯邦行政違法行為法典》以法典的形式規定了違法所得為當事人實施了行政違法行為所使用的工具或所獲得的目的物,這一規定于我國對違法所得沒收的規定有異曲同工之處。其所得之物表現為直接目的物,從文義解釋的視角可以理解為物質性的財物,這是因為通過違警的方式直接獲得的物難以將無形的物納入其中。雖然俄羅斯并沒有使用“違法所得”的字眼,但在法律法規體系中也存在類似的規定,可見兩國在對此問題的規定上雖然使用不同的字眼但實現了對相同的客體進行規范,即在內容上具有相同的功能。
澳大利亞對違法所得做廣義上的理解,即只要是個人通過違法行為的行使而直接或間接的獲得或實現的所有財產利益都屬于違法所得。
在美國,對違法所得的法律規定并不一致,既可能是指總收入,也可以代表凈利潤,有多種含義。根據美國的相關規定,總收入可能是違法所得的范疇,凈利潤也可能是違法所得的范疇。例如,美國第七巡回法院認為“所得”指的是利潤。美國其他大部分的上訴法院均認為《反詐騙腐敗組織集團犯罪法》和《美國聯邦反洗錢法》中的“所得”是指“總收入”而并不僅僅是指凈利潤。
通過國內外的對比,我們發現,在我國,正是由于“違法所得”的認定標準的說法不一,造成法律適用上的困難,因此,盡快明確違法所得的認定標準,這有利于建設良好的行政執法秩序,提高我國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改善行政機關亂收費、損害行政相對人的利益,提高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加快我國的法制化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