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青
摘要:針對目前法律新形式的變動下,本文從離婚訴訟中婚內撫養費糾紛的基本問題出發,以受理婚內撫養費的法律依據為基本,通過對具體事例的詳細分析,來明確指明婚內撫養費數額的確定標準以及婚內撫養費的給付問題,通過自身所學,圍繞著離婚訴訟中婚內撫養費問題表述自己的部分看法。
關鍵詞:離婚訴訟 婚內撫養費 法律依據 家庭糾紛
一般情況關于撫養費的糾紛一直是離婚問題的后續延伸,一般來說在夫妻離婚之后未履行撫養子女責任的一方應該向對方支付撫養費用而展開的訴訟。但是從目前的社會情況來看,很多家庭特殊情況為撫養費糾紛問題解決提供了新的難度,導致審判實踐檔案的高度復雜性,比如由子女提出的撫養費訴訟問題,夫妻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不給付撫養費用、成年子女要求父母支付大學學費、撫養費一次性支付后,非撫養方要求返還或子女提出增加數額等等。在這些撫養費中,尤其婚內子女、配偶一方提出婚內撫養費的訴訟日益增多。針對新形式的新情況,本文從離婚訴訟中婚內撫養費糾紛的基本問題出發,以受理婚內撫養費的法律依據為基本,明確指明婚內撫養費數額的確定標準,通過對具體事例的詳細分析,來闡述相關問題,圍繞著離婚訴訟中婚內撫養費問題表達自己的部分看法。
一、離婚訴訟與婚內撫養費的基本定義
離婚訴訟問題一直是社會的焦點話題,也是法律中不得不深刻關注的焦點內容。在對于夫妻雙方離婚這一問題上,只要男女一方提出離婚,則相關部門即可形式調解權利,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但是如果離婚的當事人一方無法有效履行離婚當時所規律的應盡義務時,則另一方可以對之提出離婚訴訟。但是在現代新形式的推動下,婚內撫養費已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所謂的婚內撫養費糾紛是因為部分夫妻雖在感情上出現裂痕,但未進行離婚,彼此經濟相互獨立,一方不斷逃避撫育義務而出現的現實情況。
二、受理婚內撫養費的法律依據
(一)夫妻一方有自主能力卻不承擔撫養義務的處理依據
在一般法律案件上之所以會有給予子女撫養費這一問題,都是基于夫妻離婚之后提出的條件,這對于夫妻雙方的行為和義務進行了詳細規定。但是我們可能會形成一個固定思維,那就是如若夫妻兩人的婚姻依舊存續,這個時候財產依舊被二人共同持有,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法律沒有資格對不盡撫養義務的一方提出任何費用要求。我們都清楚“七年之癢”的現實處境,夫妻感情乃至于婚姻失敗其實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夫妻都會由于感情上的矛盾和不合,而不履行撫養子女的義務。這種關系和矛盾會逐漸上升到離婚這一范疇,夫妻分居現象更是數不勝舉,只有極少數的夫妻雙方仍同處一個屋檐之下,但彼此之間經濟上沒有糾葛和交叉,從而為夫妻逃避撫育義務制造了可乘之機,而這種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對子女的健康成長產生了極大的消極作用。
要求對未成年子女給付撫養費在我們處理離婚實踐時的確幾率較大,但是離婚不應該逐步成為要求對方支付子女撫養費的前提條件。法院立案受理婚內撫養費是有定的法律規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法定義務,父母不履行法定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子女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支付撫養費的權利。父母的撫養義務不應因夫妻雙方分居或離婚而免除和滅失。”我們從婚姻法的這條立法本意可以看出,撫養子女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只要是子女尚未成人,那么家長就必須對他們進行監督和管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夫妻婚姻關系發生什么變化,父母與子女的撫養關系是不可能改變的,如果父母一方不履行撫養義務,則這就嚴重地觸犯了法律,另一方有資格運用法律手段來要求支付撫養費。所以,在夫妻雙方婚姻關系存續內,就撫養費問題單獨提起訴訟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但在案件的一般的庭審中,被告方會以未離婚為借口來逃避對于孩子的撫養義務。在這種錯誤的辯解下,被告方往往會認為夫妻財產屬于共同所有,來減少支付撫養費的責任和義務。這種觀念無疑上實在變相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這種行為不僅僅是對于女子的不負責任,同時也是對于另一方的不負責任,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往往會被肆意放大,借機逃避法律義務的事件屢見不鮮,甚至會以此來逼迫離婚對方來答應其無理要求,從而來逃避自身支付撫養費的的責任和義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就會答應對方的無理條件之后,自身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證,則孩子的合法權益也隨之付諸東流,從而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可恢復的消極影響。
(二)夫妻一方喪失自主能力但另一方卻不聞不問的處理依據
然而在法院的相關審判過程中,追索撫養費的訴訟也成為了一項較為特殊化的訴訟類型,關于此的糾紛事件也頻頻出現,各類的紛爭不斷。特別是由于身體疾病、勞動能力喪失、精神問題等種種客觀條件,夫妻一方沒有勞動和賺錢的能力,另一方卻不給起相應的救助。此問題的解決應該對于其婚姻狀態進行細細查明,如果夫妻雙方沒有提出離婚訴訟尚且在分居狀態,則依然屬于夫妻關系。根據我國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撫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撫養義務時,需要撫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給付撫養費的權利。”和第四十四條第二款“對遺棄家庭成員的,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因此在這種情境下,夫妻雙方雖然分居的,但沒有完成離婚的相應手續,在法律方面,夫妻雙方的關系依然成立,其中另一方必須要支付相應的撫養費。由此可見,法律效力十分強大,必須要對相應的法律進行深入地研究,借此來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來促進家庭和社會進步。
(三)婚內撫養費的法律依據總結
通過上述的分析,無論夫妻一方是否有自主能力,一旦查實夫妻一方確實沒有履行撫養義務,根據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就應判令其支付撫養費,以維護子女和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權益。
三、婚內撫養費數額的確定
既然夫妻雙方為離婚期間,一方有義務承擔婚內撫養費的相關費用,那么撫養費數額的標準應該如何判斷并執行成為了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根據《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七條的規定,“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在正常的情況下,對于收入相對固定的方來說,要按照其收入的20%-30%來支付每個月的撫育費。當然,還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條件和兒女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斟酌,但是其總的撫養費一般來說不應該超過其工資的50%。由此可知,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問題還沒有統一化的標準,在進行數額的商定上,應該結合子女學習生活的實際需要,以及自身的生活條件等相關要素來進行有效判斷,體現出一定的人性化特征。
縱觀我國的法律體系,其一直追求并崇尚公平正義以及照顧大多數的社會弱勢群體。但是在我們的眼中,對于公平的理解,我們不能僅僅將其定義為金額上的完全等同,而是要從人性公平的角度來進行深入地詮釋,在對于婚內撫養費數額與撫養責任大小的分析時,必須要對他們的生活條件、經濟收入、費用支出、生活負擔、社會地位等因素進行有效權衡,來做出最后公平合理的判決。
盡管判決的因素很多,考慮的方面很廣,關于夫妻付撫養費數額問題在我國法律上還沒有較為準確而詳盡的說明和規定,這一問題一直游離于法律體系之外,也是我國法律發展的重要盲區和空白點。盡管我國婚姻法對于此問題已經有了較強的重視度,但是法律規定還僅僅限于對于夫妻雙方責任承擔與義務行使上,很少對于撫養費數額問題進行較為細致的規定和要求,這就為實際問題的解決制造了較大的麻煩。因此,我們在處理類似的問題時,應該對于當事人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全面的衡量和分析,來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確定。
四、結語
“國是一個家,而家是一個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家庭的和諧與和睦不僅僅關系到一個個小家庭的和睦,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穩定性。從目前的社會形勢來看,我國社會經濟面臨轉型期,社會的高度發展和時代經濟的進步,在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進一步地滋生了不少社會問題,家庭的和諧問題逐步成為了社會問題的焦點,多少勞燕分飛,曲終人散。但是在各走一方的路上,夫妻雙方應保持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盡量減少對自身子女的傷害,在經濟上保證其健康成長的需求。因此,在新形式的不斷推動與影響下,如何減少家庭糾紛,穩固婚姻家庭關系,是法律行業人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