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急速增加、資源萎縮環境惡化,人類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不僅消耗大量的能源與資源,并且破壞了生態環境,因此,怎樣節約能源與資源,提高所使用的效率,減輕能源與資源短缺的矛盾,保護和改善環境,作為政府與工程界都進行了研究與實踐,提倡了綠色建筑的概念。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22-0127-01
引言
綠色建筑是指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同時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其內涵既通過高新技術的研發和先進適用技術的綜合集成,極大地減少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和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并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與自然和諧的工作及生活環境。
1綠色建筑概述
綠色建筑,亦可稱為生態型建筑或者可持續建筑,它是基于循環經濟這一方面為出發點,在建筑建造期間、使用期間以及拆除過程中實現減量化再利用資源的這一規則,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水、土地及材料的使用,加強建筑消耗能源的利用率,完成建筑節能化,同時完成直接產生的環境負荷最小化,并為人類提供健康的環境質量和舒適的服務效果,綠色建筑的設計的特點:我們所說的綠色建筑設計是指根據設計地區的實際情況,使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使得樓宇的自動化程度達到最佳狀態,為用戶提供更加健康和方便的生活環境,同時節約能源、水資源,使得建筑的自然成本、經濟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綠色建筑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涉及到很多學科的知識內容。
2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
一是整體及環境優化原則。建筑應作為一個開放體系與其環境構成一個有機系統,設計要追求最佳環境效益。建筑要體現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的關心和尊重,主要表現在保持當地文脈,保護歷史人文景觀,重視建筑場地對地形、地勢的利用,加強建筑對當地技術、材料的利用,加強綠化,減少環境污染,用獨特的美學藝術讓建筑體現時代精神;二是進行綠色建筑設計要考慮到應用環保節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術的原則。綠色建筑是一個能積極地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調節系統。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層的材料和結構,一方面作為能源轉換的界面,需要收集、轉換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層必須具備調節氣候的能力,以消除、減緩、甚至改變氣候的波動,使室內氣候趨于穩定,而實現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須有賴于未來高新技術在建筑中的廣泛運用;三是健康舒適的原則。綠色建筑應保證建筑的適用性,體現對用戶即人的關心,增強用戶與自然環境溝通,讓人們在健康、舒適、充滿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體現在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數,保證室內一定的溫、濕度,創造良好的視覺環境及聲環境,建立立體綠化系統凈化環境等。
3色建筑設計策略
3.1充分考慮建筑場地。選址里應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氣候、文化、經濟、交通、能源供應等儲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充分考慮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對地形地勢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等,以減少建筑設備的依賴,達到最為經濟、合理的效果。
3.2環境綠化設計策略。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越來越體會到環境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必須注重環境綠化工作,綠化不僅能創造空間,還能美化環境,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基于此,在環境綠化設計時,必須注重綠化環境的設計,營建良好的微氣候,并把綠化量化標準引人環境綠化設計規范,就周圍環境綠化而言,盡量避免硬質鋪地,拓寬草坪面積,盡量多種一些高大的喬木,并盡可能的采取滲透性強的生態型鋪地,比如在方格中種草,利用格狀鋪地磚鋪地等。就立體綠化而言,就應進行墻面綠化、陽臺綠化以及屋頂綠化,并在陽光直射強烈的一面栽種藤狀植物,從而避免陽光的直射,降低外墻溫度,確保室溫平衡。
3.3圍護結構的設計。設計復合墻體,采用新型保濕隔熱、蓄熱功能的墻體材料及復合化應用材料,高效熱輻射材料和密閉材料等。做好內外保溫體系。使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低輻射玻璃代替單層玻璃,降低門窗熱耗。對于屋頂保溫,可采用加氣混凝土、水泥珍珠巖、浮石砂或采用架空保溫屋面。
3.4合理進行暖通空調的設計。根據建筑的特點、功能和當地的氣候特點,設計高能效的暖通空調設備系統,如:熱泵系統、蓄能系統和區域供熱,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設置地源熱泵,在大片的綠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場地,為大廈夏季提供冷源等。
3.5合理使用建筑材料。綠色建筑設計合理使用建筑材料,盡可能利用當地技術、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盡可能用無污染、對人體建筑健康影響較小的,可再生的環保材料。
3.6加強對新能源的利用.綠色建筑設計中,新能源的利用對節約傳統能源起著作用。大量使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能等非常規、可再生并且綠色無污染的能源成為發展的趨勢,符合綠色建筑設計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例如,在建筑頂層設置太陽能吸收板,實現太陽能庭院燈及太陽能路燈照明系統;利用高溫地熱能發電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熱和熱水供應;借助地源熱泵和地道風系統利用低溫地熱等技術。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設計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面對生存環境的惡化,生態的壓力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所帶來的重大影響,在設計理念上我們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應當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更細微地研究綠色建筑設計,可從小規模、小范圍、小的細節做起,做好人性化設計,走出由于全球經濟競爭壓力導致以犧牲環境與資源為代價追求短視的利益與效益的陰影,讓建筑設計向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存、天人合一原則的重要行為方式和理念認知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