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報炳
鄉土資源,主要是指“學校所在社區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包括鄉土地理、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生產和生活經驗、人們口耳相傳的歷史故事等。這些都是歷史教學的重要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可以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結合歷史教學實際,談如何利用鄉土資源提高歷史課堂效率。
一、利用“鄉土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使用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家鄉事例導入新課,把課程的知識點與“鄉土資源”結合起來,這種既親切又熟悉的事例能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比如在講“西周的宗法制”的時候,我以每年農村各個氏族都要舉行大型祭祀掃墓活動導入,這個話題學生很熟悉,聽到這個話題馬上就來了精神。我適時地提出幾個問題:(1)各個姓氏的知名人士有哪些?(2)這些同姓氏的人為何要一起祭祀祖先?(3)這一活動源于先秦的什么制度?(4)這一制度最大的特點是什么?(5)在今天的生活中是否還能找到它的影子?舉出身邊這樣的例子。這樣把鄉土歷史資源和宗法制相結合,就順利地解決了課堂教學中難理解的問題,歷史課變得親切自然,學生自然地融入課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鄉土資源”,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資料的收集及探究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收集身邊的鄉土歷史資料是培養這種能力的有效途徑。如教授“近代以來社會生活的變遷”(必修二專題四)這部分內容時,專題看似很簡單、很枯燥。在進行這一專題的教學時,我先給學生布置了一項采訪任務,讓學生利用周末,采訪自己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向他們了解一下他們那個年代生活的環境,從他們那里了解新中國成立前或者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前人們的衣食住行情況,特別要關注(建國后、改革開放后、20世紀90年代以來、21世紀以來)嫁妝的變化。上課的時候分小組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成果,并適時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他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這樣通過對比,就能加深學生對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的理解。
三、利用“鄉土資源”,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青少年進行革命人生觀教育,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起遠大的革命理想,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特別重要的。歷史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鄉土歷史資源進行教學,增強學生愛國愛鄉的情感。通過歷史課堂上鄉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就在我們身邊。
在教學“偉大的抗日戰爭”一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前作業:利用網絡、圖書館、調查訪問等手段,搜集抗日戰爭時期大田人的英雄事跡和集美學村在大田的歷史事跡,結合課文相關內容,談談自己對歷史的理解。而且,我在備課時也準備了一些地方史資料。如葉炎煌、林鴻圖、林大蕃等人的事跡以及集美學村在大田的相關視頻、圖片材料。
在課堂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課前自主學習活動的成果,學生積極參與,將自己找到的人物故事、相關歷史文物與同學分享,課堂氣氛活躍,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鄉土歷史資源的融入,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讓他們學會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
在上“新民主主義革命”一課時,我補充了相關的地方史資料: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朱德、彭德懷、羅榮桓、譚政、滕代遠、尋維洲、樂少華、粟裕、羅炳輝、袁國平、郭化若、張宗遜、黃火青、賴傳珠、鄧華等二十幾位紅軍將領,帶領中央主力紅軍在大田這片土地上宣傳革命理想,開展武裝斗爭,先后建立了13個區鄉蘇維埃政府,3993名大田兒女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學生了解了我縣光榮的革命歷史,深深地為家鄉而自豪。
四、利用“鄉土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
鄉土歷史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觸可摸的存在,豐富真實的鄉土歷史資源正好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充足的課題資源。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已有的經驗、能力水平,收集鄉土歷史資料,并進行分析和處理,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課題。
如在我校開設研究型課程的過程中,許多學生結合家鄉歷史的內容、特點提出了一些課題,如《大田土堡調查》《集美學村在大田》《大田發展的歷史與展望》等,從這些課題名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這些選題更有利于歷史學習與現實的結合,更有意義,因為這些課題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具有良好的研究條件。
利用鄉土史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有利于落實“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鄉土資源提供了學生實地參觀、現場考察的有利條件。學生通過實地參觀、現場考察,必然對鄉土史的調查研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現場考察研究提高了學生的研究熱情,同時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
總之,鄉土資源是歷史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重視鄉土史資源的挖掘、利用,豐富歷史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和責任感。
注:本文是2016年大田縣課題《大田縣鄉土歷史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DTKTZX-201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