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娥
摘 要:高中化學新課程與以往的課程相比,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以及學習方式、學習評價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教材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新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視圖的設置上,都重視了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新課程的實施將學生置身于一種動態的、開放、個性、多元的學習環境中,讓學生提高自主探究、主動求知的基本素養、能力。
關鍵詞:合作探究;學生主體;實驗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選修四第四章第一節“原電池”的第一課時,現對整堂課的準備過程和完成情況做一個反思:
一、教案方面
在確定了重難點之后,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然后設計了教學的流程和過程,設計了導學案,介紹了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流程,以及各個環節所體現的三維目標,整個教學設計完整有序,既體現知識結構,又注意突出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設計和設計意圖。
二、教學目標執行情況
知識與技能完成情況:(1)通過回顧舊知鞏固雙液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由實驗產生認知沖突,并針對傳統原電池的不足進行改良,并貫穿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完成較好。(2)通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深入分析反應的機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從課堂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生掌握情況較好。
過程與方法執行情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的方法學習本節內容。通過原電池裝置的改進設計,提高實驗探究能力。在解決如何提供持續、穩定的電流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情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驗,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探究學習觀念,強化合作意識。通過實驗引出與學生原有知識積累的矛盾,引發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思考以及對現象的分析,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三、實驗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組織情況
本節課共涉及兩個實驗,分別是Zn-Cu-CuSO4原電池實驗現象的探究和原電池改良實驗的探究。從課堂表現來看,學生確實對化學實驗很感興趣。通過實驗,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通過學生實驗確實起到了引導學生思考的作用。由此可知這一節課應用實驗探究基本是合理和成功的。
四、教學中的亮點
1.課堂的整體設計清晰、完整。通過創意視頻完成導入,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驗探究、提問質疑、驗證猜想、歸納總結等,積極營造出一個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成果,并堅持了以學生為主體。
2.整堂課學生的主動參與度較高、課堂氣氛較為活躍。
3.突出化學實驗作用:本課時開設了學生分組實驗。從情境問題的設置,討論后假設的驗證,到最后規律的得出。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使學生有了親身體驗,更使學生懂得了實驗是化學知識的來源,使學生明白尊重事實,實事求是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精神。
五、教學上的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討論環節,對個別小組的關注度不夠,只是在問題討論時給予幫助,并沒有關注到這部分學生回答問題少,忽略了這部分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
2.盡管自己整個教學過程中教態自然,語速適中,但在后面的總結部分由于時間的關系,緊張中出現了一些口誤。
3.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到位。對學生的點評較為單一,對學生個體的針對性點評較少。
六、課堂重建
基于以上的分析,如果重新上一次這節課,我的總體思路不變,堅持用實驗探究、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但是有些地方需要調整,具體如下:
1.盡可能關注到每一個群體:一方面通過小組探討活動展示出能力較強同學在化學學科中的優勢,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小組組員之間的相互幫助和教師的輔導,給基礎較弱的同學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讓他們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探究學習的動力:爭取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習慣和性格,在提問中才能有的放矢,對學生個體進行針對性點評。學生探究學習獲得成功,應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在成功的體驗中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形成探究學習的動力。
3.優化課堂小結:如果再換一種方式的話,課堂小結部分,我會以“這節課我們主要探究哪些問題”“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和方法?”等問題對該課的探究學習進行小結和歸納。我認為探究學習的結果并不只是學生學會什么知識,還應該是通過學習的過程掌握了什么樣的方法。要全面正確把握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類教學目標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鄭長龍.課堂教學行為研究新視野[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38.
[2]張運申,朱學文.提高反思性教學能力的體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9):74-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