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朝元
摘 要:建構良好的文化環境能使學習共同體得到進一步豐富與完善。管理文化是教師發展共同體的關鍵,教師發展共同體的具體形式、持續發展的評價文化是學習共同體的動力。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管理文化;教師發展共同體;評價文化
“學習共同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公司,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都成為其中的核心組成部分。然而現在學校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更多的是組建幾個學習小組,這只是一種群體的合作學習方式,未能真正調動教師愛學、樂學、篤學的精神。建構良好的文化環境能使學習共同體得到進一步豐富與完善,為學校文化提供新的生長點。
一、管理文化是教師發展共同體的關鍵
學習共同體的管理制度不是文字規定的制度,而是實際運行中的制度。制度建設的基本價值取向,就是要使人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和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制度建設要以人為本,要體現人文關懷。
1.參與式管理
在教師學習共同體中,學校的領導班子在管理理念上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關注的中心不再是規則與控制,而是強調共同領導與民主管理。例如,學校發展計劃、教師發展計劃、課程設置、培訓方案等,都源自于全體教師的共同商討,教師參與了決策,也就意味著教師要承擔更大的責任。這樣就把學校的目標變成所有人的目標。另外,領導不僅要先于教師掌握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念,而且還要將其傳播給共同體中的每一位教師,并引領他們的工作。
2.自主式管理
讓教職員工參與學校管理,實現民主決策,有利于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增強學校活力,培養教職員工的責任意識。為了使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順利且高效地運行,教師需要全力努力踐行集體的愿景。在構建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將這種自主管理思想引入行動中,將權力賦予教師。如基于教師學科“特長”的學習共同體小組的管理,每學期要求做到“四個一”:共讀一本專業書,交流一個教育話題,研討一節課(課堂觀察),參加一次專題講座。但具體研究的內容與時間等相關要素由各小組根據每學期的研究計劃進行部署,并且由教研組長把好關,各組長召集組織。這樣的管理模式充分體現了平等、務實、團結的思想,使組內成員形成思考、評價的習慣,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學科教學能力和水平,從而使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與交流。
二、教師發展共同體的具體形式
1.專業學習
集中學習與自愿參與相結合,盤活各校學習資源,公開各校的學習形式與內容,把握每次專家面對面的契機,讓全體教師都有機會、有義務參與,真正達到“共同體是我家,學習為大家”的共享效果。具體組織形式有主題沙龍、觀點展示、熱點評說、讀書交流等。
2.合作研究
與校本結合,教師合作與學校合作結合,突顯校際聯盟的作用,構建合作性的科研模式,讓大家在互幫互學、互訪互研中共同進步,在合作交流中不斷體驗科研活動的無窮樂趣。
3.專家對話
請進來,派出去。邀請專家進行講座,邀請科研骨干傳授經驗,同時努力創造共同體成員參加研討的機會。讓專家、骨干引領教師成長。
4.網絡科研
創辦片區科研共同體網站,每個欄目由專人管理。網站不僅聚集了每次活動的相關材料,更重要的是為所有教師提供了一個網絡科研的平臺。鼓勵共同體成員人人做智客,人人參與教育教學論壇研討。
5.創辦刊物
以片區主辦,各校輪流承辦,實現每學期不少于1期的內部刊物發行。
三、持續發展的評價文化是學習共同體的動力
教師在參與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集體的智慧,也形成了對自我個體的認同感,與此同時,正是這種積極的參與活動,作為一個整體的共同體也在不斷地成長和繁衍,良好的評價文化推動了它的發展。
1.評價團隊化
每個個體與學習共同體之間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雙向同構關系,是一種共榮共生、一損俱損的關系。在我們開展的各類學習共同體活動中,校長和教研、教科主任,根據自己學科特長具體負責1~2個“共同體”。在參與共同體的活動中,隨時了解各共同體的活動情況,及時發現好的做法,了解教師的需要,提供引領、支持和幫助。每個學期初,召開各學習共同體工作計劃交流會;學期中,舉行活動經驗和成果展示;學期末,開展活動總結和評價表彰,主要從共同愿景、課堂教學、研究反思、閱讀學習、教學成績和團隊文化等方面,通過材料、聽課、展示等方式進行,根據結果對“先進教師共同體”進行表彰。
2.個性的飛揚
在強調學習共同體合作、互動的同時,我們不應忽視個性的表達。我們的學科教研活動不只局限于學科教研組教師之間的學習,還可以跨學科地學習,除了學校安排的固定活動外,還有學科的特色活動,這些特色活動激發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也體現了團隊的個性展示。例如,音樂組開展了“紅五月”“藝術節”,閱讀小組開展“古詩朗誦會”,美術小組開展“紙藝傳情”等特色活動。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教師積極主動地投入工作中,大家都在探索著教學,尋找自己的優勢,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學習共同體的文化構筑著集體的靈魂。構建好這一文化的基礎、核心等各個要素,并使其相互作用、和諧共生,教師在這種充滿尊重與平等的校園文化中,必將能熱情迸發、積極參與、自我成長。
注: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課題《構建教師發展共同體的研究》(立項號為:GS〔2016〕GHB059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