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鐘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習的主體、客體、教材內容等與教學過程密切相關的內容日益成為學校研究和改革的重點,但語文作業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反饋和補充延伸則很少受到關注。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目前存在于高中語文作業設計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高中語文作業布置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業;設計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充分重視語文作業的設計。特別是在新課改和生態課堂的前提下,設計有效語文作業是我們現在的燃眉之急,我們作為一線教師,要肩負起作業改革的重擔,賦予作業新的生命,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
一、目標明確
作為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性學科,語文越來越重視對價值觀、道德觀的塑造,也更重視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的提升,高中語文作業應該從單一的機械重復向提高學生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情感態度、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轉變。
二、層次分明
當前幾乎所有的語文作業還在遵循一個原則——“三統一”,即統一的作業內容、統一的作業方式、統一的作業要求。這種“三統一”的作業形式顯然不能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發展具有差異性,全班幾十名學生同做一樣難度的題,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要求。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要求的作業,體現層次性,努力使作業在學生那里達到“我能做”的自主性要求。一般來說,我們確定基礎、發展、創造三種層次。要求一般學生能完成基礎目標,努力完成發展目標,基礎較好的學生努力完成創造目標,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合適的作業,促進他們提升語文能力,并讓他們在作業完成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形式多樣
1.自選作業。即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己選擇課本上或課外書上一定量的練習題作為家庭作業。
2.自編作業。根據學生實際,自編相關的習題作為課外作業。可選擇一些質量較好的題讓全班學生做,讓學生也有機會當一會小“老師”,增長知識面。
3.閱讀作業。教材中就有閱讀內容,讓學生閱讀。也可提供一些閱讀材料,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和自學能力。筆者在教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就布置過這樣的題:到圖書館查閱并整理徐志摩的主要生平事跡(可書面也可口述);看看《人間四月天》這本小說:欣賞《人間四月天》影視片段。完成這個活動內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極大地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探索意識。實踐證明,學生學習興味盎然。
4.口頭作業。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結合教材設計一些適合提高口語水平的練習,如通過會聽善聽、演講誦讀、問答討論、論辯復述、口頭作文等等,堅持逐一落實到每一堂語文課中,相信也會從另外一角度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能力和素養。
四、趣味引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事情只要吸引了目光,引起了興趣,做起來就不會成為負擔,作業當然也不例外。作業設計者應該眼光開闊,對傳統意義上的作業加以改造,使作業有主題性和情境性,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在進行柳永《雨霖鈴》的詩詞鑒賞時,筆者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編寫柳永與紅顏知己離別時的劇本,并進行表演。一方面學生查閱柳永的生平資料,一方面加深對詞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在排練、表演中加強自己對詞的感悟。這些都是對語文能力的提高。
五、人文探究
人文性的作業能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恰恰是學生樂意接受的內容。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作業總是以本為本。即使有那么一點探究的味道,也是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緊扣住文本不放。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使學生在似懂非懂之間吞下了教師的果實,很難成為一個“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人。有老師認為,在作業的布置中不妨多設計一些以文本為起點向外圍擴散、進行人文探究、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習慣的作業。
如在教學《宇宙里有些什么》的時候,讓學生去找有關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的介紹資料并舉行評比活動,要求學生談規律、說啟示、話理想。這類探究型作業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情感,這也才真正符合作者的寫作目的。
又如,教完《紅樓夢》之后,就讓學生去尋找歷史資料以及描寫當時社會情況的文學作品,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那段時期的社會狀況,讓學生思索那些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共同遭遇。在探究中學生能更具體地體會造成寶玉、黛玉愛情悲劇的社會成因。
教師富有創意、別具一格的作業設計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符合學生特點和需要的靈活多樣的作業方式,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高必將產生有益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我們語文教師要有與時俱進的勇氣,在新課標的指引下不斷反思語文教育的諸多細節、更新觀念、大膽探索。
參考文獻:
[1]劉治平.布置作業要注意哪些問題[J].江西教育,1983.
[2]韋耀陽.心理咨詢中的作業布置及需要注意的問題[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
[3]蔣玲玲.高中有效語文作業布置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