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大為
摘 要:思想政治這一課程是思想政治與情感道德教育的統一,如果思想政治教師只注重知識的教學而忽略情感教學,就會讓課堂氛圍變得死氣沉沉。因此要讓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充滿生機,必須要注重情感教育。主要闡述在思想政治課上,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開展等問題。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溝通
情感教育是現代教育中的一種新型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情感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傳統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只是單一地講授理論知識,而是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合理地運用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增強課堂的感染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和教育密不可分的,如果說知識教育武裝了學生的大腦,情感教育就是為了滋潤學生的心靈。知識教育讓學生在今后可以有一技之長,情感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二者缺一不可,而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課程的設立,正是為了讓學生有正確的世界觀。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品格和愛國情感。在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高中階段學生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獨立和多元化。思想政治這門學科在高中階段有很多知識點都是比較晦澀難懂的,如果不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鼓勵和引導,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所以政治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共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想讓學生喜歡學習思想政治這門課程,并且在教學上取得成效,就要重視情感教育,政治教師在情感教育中要多給予學生鼓勵,也要讓學生學會自我激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開展
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多用些圖畫和實物來配合自己的教學內容,讓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更容易理解。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可以組織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來培養積極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集體活動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和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在思想政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者是在學習思想政治中的一些困惑。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學會耐心地為學生解答問題,拉近自己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喜歡與自己交談,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同時,在課堂上政治教師也要學會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教師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比較大,一些學生一直處于高壓之下,就會出現厭學、自卑等情緒。尤其是在政治課上講哲學部分的時候,因為哲學比較抽象難懂,很多學生在聽課時都是一臉生無可戀。這時候如果政治教師只是一再強調哲學很難很重要,不認真聽后果很嚴重,會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此時教師應該學會情感遷移。比如和學生說,自己在剛開始學哲學的時候也會覺得這一部分比較難,但是等自己慢慢跟著老師的講解理解了之后,覺得哲學也不是那么難。其實說難只是因為沒有用心去聽、去理解而已。這樣拿自己來舉例子,就會讓學生覺得原來老師也是這樣過來的,突然之間就覺得老師不只是一個說教的人,而是親身經歷的過來人,也讓教師的教學變得更有說服力。
現在的學生面臨的誘惑比較多,很多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很難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學習上,沉迷于小說、網絡游戲的學生比比皆是。筆者在課堂上經常會發現有人看小說、玩手機的現象。大部分教師都是用沒收來制止,其實這樣做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治本才是最關鍵的。這時候就需要情感教育發揮作用,教師要學會耐心地與學生溝通,先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再讓學生知道自身的行為是錯誤的,逐步引導學生調節自身的不良情緒,將消極的情感轉化為積極樂觀的情感,培養學生健康的品格。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大部分政治教師都只注重對思想政治這門課程本身的知識教育,只關注學生對于知識和技能的接受程度,卻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導致很多時候適得其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理論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結合成為新型教育模式。教師開始將情感教育納入課堂中來。當今教學越來越需要教師投入自己的真實情感,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讓思想政治教育充滿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可以積極地面對挫折,不斷奮發圖強。
參考文獻:
[1]劉云麗.政治課中的情感教學探究[J].科學教育,2015(6).
[2]梁文廣,衡柳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學[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