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新宇
在“中國夢”的主題下,我們進行中學音樂教學應當更加具有時代特色。中國具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淀,弘揚中國夢,需要我們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將中華民族的古典音樂發揚光大。音樂能夠溝通情感,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融入民族文化,通過音樂教學弘揚偉大的“中國夢”,同時為我們音樂教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以課堂為舞臺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應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而努力。“中國夢”是對我們人民夢想的一個總結,在這個主題之下,我們中學音樂教學也應當進行適當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中國夢”的教育思想在于中學音樂教學相融合的過程,形成了對中學生學習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二者的融合能夠幫助我們維持社會的穩定發展,為培養新一代音樂人才提供動力和支撐。因此,我們需要把中學音樂課堂當作我們發揚“中國夢”的舞臺,實現夢想的過程就是對中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下主題與音樂教學的結合,首先應當對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融入更多的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因素,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中學音樂教學作為發揚“中國夢”主題的重要舞臺,在青少年一代學習“中國夢”的深刻內涵的同時,更讓他們體會到作為祖國的未來的他們,完成學業的重要性。中學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在備課內容中融入古典的、現代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因素,將中華文化中優秀的音樂作品的魅力充分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祖國文化感到驕傲。中學音樂教學旨在培養具有音樂審美能力的優秀學生,同時,在于“中國夢”相互滲透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凈化,對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國夢”的實現,一定要抓好青少年的發展,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以細節為突破
在近些年中國音樂作品的發展當中,出現了不少具有中國特色的歌曲,這是一種很好的趨勢,正好符合了當下“中國夢”的主題。因此,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這些作品,學習其中的優秀之處。例如《菊花臺》和《青花瓷》這兩首作品,單獨對這兩首歌曲進行分析就會顯得比較單一,但如果在我們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輔助素材,作為我們的教學例子和練習訓練將會是一種很好的資源。例如,我們在進行教學收尾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演奏,大型的曲目對于中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以選擇這些當下比較流行的中國風作品作為學生練習的資料。此外,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驗歌曲中的中國特色,可以讓學生即性歌詞朗誦。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歌詞如果通過朗誦的形式表達出來,會顯得枯燥,因此,可以安排另外一些同學通過樂器伴奏,烘托朗讀的氣氛。同時,要想非常完美地,聲情并茂地朗誦一首歌詞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尤其對于中學生他們的生活閱歷尚淺,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用心去感受歌詞中所蘊含的對中華文化的敬仰之情。除此之外,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融入一些古詩詞,古詩詞本身的韻律就很適合與音樂相結合,而且作為中華文化的精華,也十分符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例如蘇軾的《水調歌頭》,岳飛的《滿江紅》和李煜的《虞美人》,其中包含了對景色的描繪,也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不同年代中國文化的特點。
三、以生活為依托
我們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的祖先在勞動的同時,對我們的音樂文化進行了不斷的豐富。中國的傳統戲曲就是中華音樂文化的重要內容,在當今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作為祖國的未來,青少年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有必要對中華文化的精華進行學習。這不僅是對我國戲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更是對“中國夢”主題的積極響應。因此,在進行中學音樂教學的時候,我們應當以生活為依托,在生活中發現與音樂學習和教學相關的內容,并進行提取,應用到我們的音樂課堂之上。在封建社會,處于社會底層的人民飽受壓迫,由于對生活現狀的不滿,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這一類音樂作品中多數都蘊含著一些人民的生活背景,例如《竇娥冤》講的就是主人公的婆婆遭奸人迫害之后又無處申冤,最后含冤而死的故事。通過對這些古典作品的分析,我們同樣也可以在生活中受到啟發,應用到我們的音樂學習中,甚至我們可以自己根據所掌握的音樂知識進行創作。作為中學音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音樂創作給予幫助和支持,在生活中發現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素材。
總之,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與“中國夢”的主題更好的融合,我們應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既要實現對學生音樂鑒賞水平的提升,也要體現出“中國夢”的主題,為我們偉大夢想的實現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