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分析和研究教材是所有教學活動的基礎環節,有利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中學地理教材分析方法可分為宏觀分析法、微觀分析法和專題分析法。采用微觀分析法對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祖國的首都——北京”一節從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知識結構及內外部聯系、教學目標、教材重難點四個方面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教材微觀分析;首都北京
一、分析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八年級下冊中第六章《北方地區》的第四節《祖國的首都——北京》(32-42頁)。
本節是中國地理省級區域的部分,主要講述三大部分內容:政治文化中心、歷史悠久的古城、現代化的大都市,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對北京有一個具體的認識,還可以掌握學習一個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為后面學習其他區域奠定基礎。
二、分析知識結構及內外部聯系
(一)分析知識結構
(二)分析教材的內部聯系
1.教材知識間的內部聯系
整體上,三部分內容呈并列關系。第一部分“政治文化中心”中,地理位置是基礎,城市職能是重點,包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因此,地理位置和城市職能是并列關系。第二部分“歷史悠久的古城”中,名勝古跡和歷史文化傳統也是并列關系。第三部分“現代化的大都市”中,城市功能區、立體交通網絡和環境保護之間是并列關系。
2.教材表述系統的內部聯系
本節教材以文字系統和圖像系統為主,以活動系統為輔。具體作用如下:
(1)教材的主要內容是以文字系統和圖像系統來呈現的,包括9段正文和19幅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圖像內容,在圖像中還加了文字注解,其中也包括知識內容。
(2)活動系統是文字系統和圖像系統的輔助,本節共有3個活動,涉及5個問題,起到鞏固和拓展的作用。
(3)本節教材還安排了一篇閱讀材料以擴充知識,使同學們了解了北京舊城的城市布局。
(三)分析教材的外部聯系
1.學科內聯系: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聯系七年級上冊的地形地勢、河流、氣候等。
2.學科間聯系:北京的名勝古跡、歷史文化傳統與歷史學科有聯系。
3.與生產、生活的聯系:了解北京概況,把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三、分析教學目標
(一)課標展現
運用資料說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并舉例說明其城市建設成就。
(二)分析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讀圖說出北京的地理位置、面積、地形、河流、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舉例說明北京的城市職能,分析其未來發展方向。
(3)歸納北京的名勝古跡和歷史文化傳統。
(4)讀圖分析北京的城市功能區和立體交通網絡,提高讀圖析圖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閱讀各種地圖、景觀圖,學會運用地理圖表分析地理問題的方法。
(2)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地理思維,學會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識祖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培養熱愛首都、熱愛祖國的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
(2)初步樹立保護名勝古跡的觀念。
(3)初步樹立正確的城市發展觀,認識到城市發展要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四、分析教材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一)教材重點及突破方法
1.北京的城市職能: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歸納出北京的城市職能。
2.北京的名勝古跡及歷史文化傳統:通過模擬旅游路線的形式,展示大量的景觀圖片,引導學生學習北京的各個名勝古跡和歷史文化傳統,并播放北京城市宣傳片。
3.北京的城市功能區及立體交通網絡:結合學生所在的城市進行類比分析,把鄉土地理的知識遷移運用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中。
(二)教材難點及突破方法
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設計學案,提供北京地形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
2.北京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結合教材活動內容,通過小組討論或者辯論的形式,盡可能讓學生多發表意見,然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參考文獻:
張衛青,徐寶芳.中學地理教材微觀分析方法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0).
作者簡介:胡曉敏(1993—),女,漢族,24歲,河北懷安人,內蒙古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6級學科教學(地理)專業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