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華
摘 要:在新課改下,各個學校的素質教育得到改善,在教學中著重于培養學生獨立創新的意識,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挖掘學生無限的潛力。初中語文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它與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和素養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有必要根據其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加強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的開發。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潛力;氣氛
在科技進步的今天,學會創新是立足于21世紀的根本要求,同時它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價值。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協調發展,這樣的教學才能使學生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創新教學策略,能符合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有必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改革,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教案。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就要具體談談初中語文在新課改下的創新教學策略。
一、致力于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人們慢慢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老師只起著引導者的作用。這種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成功,首先就要使學生處于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能各抒己見,發散思維,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營造良好的氛圍過程中要注意一些技巧:(1)巧設課前導語,好的導語既能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又能對以前的知識進行復習。比如說在學習曹操的《龜雖壽》時,為了引出這個知識點,老師可以先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一些他們學過的曹操的詩歌。(2)注重情感的變化,語文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融入豐富的情感是有效學習這門課的前提。在學習朱自清的《春》的時候,可以在課堂讓學生進行朗讀,然后其他人閉上眼睛,細細聆聽,品味作者的情感變化。(3)適當進行游戲活動,游戲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最佳途徑,在游戲的幫助下學生能以一種積極的狀態投入課堂的學習中。
二、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新課改下的素質教育要求“輕負擔,高質量”,要想學生在減輕學習負擔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習質量,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能夠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這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托爾斯泰就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是一門非常靈活的學科,所以在課堂要想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方法有很多,尤其是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說。首先,老師可以進行課堂提問,與學生進行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可以讓學生保持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狀態。其次可以組織語文知識游戲,比如說猜字謎、成語接龍、情景劇表演等,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可以適當地組織寫作或者朗讀比賽,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加強交流,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人格
交流是人際交往中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方式,這種交流是多方向的,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還有學生與學校之外的人的交流。初中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每一次與他人的交流都是一種學習。從交流中老師可以發現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交流中同學之間可以表達自己不一樣的想法和觀點;從交流中學生還可以得到道德方面的教育,完善人格。學會交流是提高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
四、結合新課改下的教材特點,制定有效策略
在新課改下不光是教育理念發生了改變,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也發生了相應的調整,為了讓教學策略更加有針對性、更加規范合理,老師有必要結合當下教材,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根據經驗,要想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可以將以下幾個方面作為切入點:(1)以全體學生作為對象,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發展和學習的機會,不以成績的高低差別對待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對自己以及對學習充滿信心。(2)創設課堂情景,活躍學生的大腦思維。這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的課堂氣氛,同時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說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在課前鼓勵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話劇表演或者朗讀。(3)分組討論,與學生共同研究授課法和分析課文。這種教學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走出固定教學模式的束縛。比如說在講到《孔乙己》這堂課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然后分組討論,分析文章的情節內容和語法結構等,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對此老師可以加以引導,共同探討文章的情節,教學效果會明顯提高。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老師要做到有效的教學就要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創新教學策略,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進行有利的自主合作探究,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實現語文素養的提高是當前教師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這個問題亟須解決。
參考文獻:
[1]賈王軍.基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研究[J].讀與寫,2015(21).
[2]劉威.質性語文教學評價淺析[J].現代語文,20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