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審慎,讓市場再飛一會兒
【智庫觀察】 對待蓬勃發展的“分享經濟”,以及各式新業態,也要秉持“包容審慎”態度。隨著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7月3日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分享經濟發展將迎來高潮。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享受分享經濟帶來各種紅利的同時,一些地方和部門也存在“葉公好龍”的問題,如何實現“包容審慎”的監管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掃二維碼下載《智庫觀察》電子版
“如果仍沿用老辦法去管制,就可能沒有今天的微信了!”對待分享經濟及各式新業態、新模式,必須秉持“包容審慎”的態度,不搞“有罪推定”。“包容性增長”就是要使人更有尊嚴。政府在管控過程中,可以“先讓市場跑一會兒”,給其一定的自由度,包容其探索創新,不應用傳統的眼光,傳統的思維和傳統的方式“一上來就管死”。在這方面,網約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包容審慎”來自于政府足夠包容的心態,要以“店小二”的心態幫助企業在弘揚互聯網精神與踐行經營者責任之間達成平衡,實現從政府、企業的“雙輸”到城市管理、公共利益、企業發展之間的“多方共贏”。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互聯網的深度結合,會誕生出更多新業態、新模式。如果不對新鮮事物持包容態度,就無法占據最新科技發展的高地,無法實現彎道超車。中國的下一個阿里、下一個騰訊能否出現,就取決于政府是否有足夠的包容和審慎。
近日,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考察中騎共享單車的照片刷屏了朋友圈,可以說是被公開報道的騎行共享單車的最高級別的官員。未來五年,上海的“建筑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遵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今天,韓正以騎行的方式告訴大家,上海漫步的日子已經來了。事實上,早在今年兩會期間,韓正就表態稱:“共享單車,我支持!這樣的一個創新舉措,我非常贊賞。對這種創新的舉措,政府應該予以擁抱。”作為解決公共出行的全球性樣本的杭州,一開始就保持了開放的心態,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引導企業規范經營和市民文明騎行方面。杭州也因此在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中以1 2.9分拔得頭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市,今年初就出臺了《關于培育和發展分享經濟的意見》,以開放寬容態度制定實施細則,打造包容開放的分享經濟發展環境。
重慶市發展分享經濟的重點部署
主要目標
2 0 2 0年:分享經濟整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成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重慶成為全國領先的分享經濟高地
★分享經濟快速發展。建成1 0個以上國內知名、行業領先的分享經濟平臺,培育2 0個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點分享經濟企業,形成8個以上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分享經濟產業基地
★生產、創新、生活領域閑置資源有效利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8 5%,全市所有符合條件的科研設施與儀器接入分享經濟平臺并對社會開放,實現1 0 0 0名以上緊缺人才與企業合作
★發展環境進一步開放包容。全社會對分享經濟的認識不斷深入,分享經濟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破除,相關標準規范、信用體系和法律法規逐步完善
重點工程
◇產能設備分享工程
◇科研儀器分享工程
◇緊缺人才分享工程
◇知識技能分享工程
◇教育分享工程
重點領域
大力推進生產能力分享
◎加快推進生產能力分享工程
◎引進發展生產能力分享關鍵平臺
◎鼓勵發展生產能力分享新業態新模式
加快推動創新資源分享
◎全力推進創新資源分享工程
◎不斷完善創新資源分享運營服務體系
◎著力打造特色創新資源分享示范基地
積極促進生活服務分享
◎穩步推進生活服務分享工程
◎鼓勵行業應用軟件和平臺開發應用
◎著力完善生活服務分享監管機制
共享單車在不少城市躥紅。然而,共享單車隨意停放、侵犯“路權”的現象屢見不鮮,已經成為困擾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面對洶涌的共享單車浪潮,無論是企業、消費者還是政府監管部門都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在這種經濟新形態下,傳統監管理念和手段顯得捉襟見肘,不僅常常陷入無據可依的地步,在處理欺詐、侵權、危害公共安全等問題上也面臨嚴峻挑戰。分享經濟導致的新問題新挑戰,需要新方式新舉措。墨守成規,老辦法治理新事物,只能給新興經濟套上枷鎖,難以前行。這就需要政府有效發揮作用,避免缺位、錯位,并在必要時能夠及時補位,絕不能葉公好龍。關鍵要厘清真問題偽問題,分清大問題小問題,盡可能讓市場多飛一會兒,給創新多一點空間,保護好創新這一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今年3月,成都市出臺全國首個關于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以實際行動包容和解決共享單車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走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怪圈。7月5日,全國首個共享自行車團體標準在上海正式面世,將幫助整個行業告別野蠻生長。另外,銀川市則結合“智慧銀川”及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的優勢,建設完善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慢行交通體系,打造“共享單車銀川模式”。
“包容審慎”是互聯網時代政府行為的基本準則,是現代政府監管的新常態。要下決心管住政府那只“閑不住的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而不是更多)發揮政府的作用。現行法律法規大都針對傳統經濟,面對新業態時顯得不適應,各地政府部門經常走禁止或放任的極端,造成新業態的發展被動。因此,要按照“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出臺新的準入和監管政策,進一步取消或放寬資源提供者市場準入條件限制。同時,對現存不適應分享經濟發展要求的條款,及時進行調整,按照分享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其規律和可能存在的問題,探索推出行政許可、商事登記等事項及相關制度。積極探索審慎監管和社會共治的管理格局,以科學合理的監管,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例如,正在壯大的共享汽車有望成為繼共享單車之后的下一個風口,各地要超前謀劃,抓緊制定“包容審慎”的行業發展規范,既要避免監管過度以致扼殺創新,也要避免監管不足放任自流,積極打造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公共交通”于一體的綠色出行新模式,探索破解城市病。近日,深圳市發布的《關于規范分時租賃行業管理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等,在共享汽車普及之前先行擬定行業管理規則,值得點贊。另外,成都市近日出臺《低碳城市建設2 0 1 7年度計劃》,將高標準打造“共享交通+公共交通”的綠色低碳交通出行模式。
官方微博
weibo.com
(2017年6月21日09∶00)
(2017年6月28日18∶34)
(2017年7月4日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