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天”值20萬元,河南首推月度生態補償
問題與對策
以前“一年到頭才算賬”,如今,月月都有真賞罰,而且一個“好天”就值20多萬元——河南省近日印發《河南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和《河南省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在全國首創實施月度生態補償制度,通過階梯式獎罰的方式,促使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其中,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共分10條,分別就考核對象、考核指標、考核方式、資金補償和使用等作了規定。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共11條,明確了4種類型的生態補償。分別是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生態補償、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生態補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生態補償和水環境風險防范生態補償。遵循“讓污染者受罰、讓治污者得利”的原則,扣收的生態補償資金用于獎勵相關省轄市、縣(市、區)專項用于環境治理支出,結余資金納入全省環境污染防治專項資金。
根據辦法,生態補償與環境質量考核無縫對接,環保廳負責補償資金核算,省財政廳負責生態補償金的扣收和發放。每個月,不僅要公布各地上月環境狀況,還要公布生態補償資金扣收和發放情況。

河南省月度生態補償金額(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