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辛
男孩在玩一條溫馴的蛇。
“我可愛的小東西,”男孩說,“要不是你的毒牙被拔掉了,我才不會跟你這樣親近哩。你們蛇都是些最兇殘、最忘恩負義的東西!我讀過一則寓言,講一個貧窮的農夫出于憐憫,從籬笆上撿來一條凍僵的蛇揣進自己溫暖的懷里,這條蛇也許就是你的祖先吧。可這兇惡的家伙剛一蘇醒,立刻咬了它的恩人一口,善良的農夫因此而死去。”
“我感到驚訝,”蛇說,“你們寫寓言的人竟如此不公正!要讓我們來寫就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你所說的那位善人以為蛇真已凍死,加上那又是一條色彩鮮艷的蛇,他就把它揣進懷中,準備回家去剝下美麗的蛇皮。難道不是這樣嗎?”
“嗨,住嘴,”男孩反駁說,“沒哪個忘恩負義的家伙找不到理由為自己開脫。”
“說得對,我的兒子。”在一旁聽了這場爭論的父親搶過話頭,“不過嘛,當你聽到一樁異乎尋常的忘恩負義的事例時,你可得先把全部情況都調查清楚,然后再給人家烙上那可憎的恥辱的印記。真正的行善者很少遇上忘恩負義之徒。是的,為了人類的榮譽,我希望——永遠不會遇上。反過來,那些打著利己的小算盤的行善者,我的兒子,活該受到別人忘恩負義的對待。”
(林 冬摘自《中學生閱讀》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