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17年基本完成,2018年全面掃尾,2020年穩定脫貧”的脫貧攻堅總體目標,今年全市已全面進入脫貧攻堅決勝階段。當前,農業供給側尚有哪些瓶頸在阻礙農民脫貧增收?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重慶又如何破除瓶頸?
【癥結】
●保供產業、七大特色產業鏈、現代農業產業園規模較小,品質和效益仍偏低。
●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市場等建設仍顯滯后,整體水平偏低。
●休閑旅游產業、農村電子商務、“百鎮千村”示范工程、農業對內對外合作與開放等新產業新業態規模較小。
●農業綠色導向型的生產生活模式仍未普及。
●農業科技創新機制、“一主多元”農技推廣機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農機研發推廣等機制體制壁壘尚未完全突破,向基層輸入農業技術的渠道不暢。
●城鄉規劃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保底”工作仍顯滯后。
●農民財產權利仍不清、財產性收入渠道仍不暢,農業集體產權制度、農村金融服務機制、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機制、財政支農投入方式等改革重點急需深入。
【對策】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在提升糧食、生豬、蔬菜保供產業的基礎上,縱深推進七大特色產業鏈建設,加快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促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
○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和推進機制,堅持項目、產業、政策、幫扶“四到戶”,做到“一戶一本臺帳、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
○已經脫貧的區縣要采取綜合措施,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
○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
○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
○全方位多層次推進農業品牌創建。
●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發展壯大鄉村休閑旅游產業。
○發展壯大農產品電子商務。
○發展壯大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
○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業。
●推動綠色發展
○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
○加大畜禽養殖污染綜合防控力度。
○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創新生產跟蹤機制。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抓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抓好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抓好政策措施的集成。
○抓好利益聯結機制的建立。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完善技術體系。
○深度整合涉農科技資源。
○開展“院地”合作,示范推廣畜牧科技成果,創新“互聯網+農業科技”服務模式。
○落實激勵政策,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
●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加快研發新技術新產品。
○深入推進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
○培育農機化生產服務新主體。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
○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
○示范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
○大力開展農業大數據資源建設。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繼續推進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