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代適錦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王艷霞
不斷塑造品牌是企業發展真諦
文_代適錦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王艷霞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在國家品牌高峰論壇上做主題演講時提出:“不斷塑造品牌是企業發展真諦。打造有影響力的中國品牌,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機遇。”
7月1 0日,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國家品牌高峰論壇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開幕。茅臺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在論壇上做主題演講。
此次高峰論壇選舉李保芳為“國家品牌計劃”首任理事長,并代表理事會發布了“國家品牌計劃牡丹江倡議”。這份倡議呼吁“全體中國自主品牌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努力提升產品質量與品牌形象,早日實現從‘中國品牌’向‘中國國家品牌’的升艙晉級。”
“不斷塑造品牌是企業發展真諦。打造有影響力的中國品牌,不僅有著十分重要的國家戰略意義,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機遇。”李保芳說。
品牌價值的強力彰顯是茅臺影響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來,茅臺集團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文化戰略、差異化戰略,以提升國家認同、彰顯工匠精神、塑造民族品牌為核心,大力推動品牌戰略。黨的十八大后,茅臺品牌進入爆發式增長通道,從中國知名品牌迅速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品牌。
“客觀上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品牌的成長是滯后于經濟增長的。在全球知名品牌陣營里,中國品牌的占比還落后于很多發達國家。差距的背后,是我們在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上,與眾多經濟強國的距離。”李保芳強調,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轉變”,是所有做實體的企業和企業家們的大好機遇,也是中國經濟升級換代需要邁出的關鍵一步。“從戰略層面理解,更多更好的中國品牌,不僅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重要的物質基礎,也是重要的文化力量,將匯集成更為強大的中國聲音;對企業個體而言,惟有讓人信任和信賴的品牌,才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勝的法寶。”
李保芳在總結茅臺品牌經驗時這樣表述:茅臺酒是世界上工藝最復雜、生產周期最長、資金占用成本最高的烈性酒,從投料到出廠,要歷經3 0道工序、1 6 5個環節,9次蒸餾、8次發酵、7次取酒,還要存放五年。“不管過程如何復雜,我們始終在工藝操作和品質把控上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松懈。現在看來,正因為一代又一代茅臺人始終如一、一絲不茍的堅守,才成就了茅臺的今天。”
李保芳進一步分析道,中國歷來是全球知名品牌高度重視的消費市場,我們對知名跨國企業的品牌幾乎耳熟能詳。這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不斷了解到在現代商業環境下,商品的美譽度一旦轉化為企業實力,將會產生怎樣的推動力。“我們每一個做實體的人,都應為之矢志努力、不遺余力。”
李保芳以國人在境外知名品牌商店排隊掃貨現象為例分析說,只有好的產品、好的品牌,才能贏得更為廣闊的企業成長空間。從國家層面講,同樣如此。“我們只有打造受人尊敬的中國品牌,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版圖中占據更多主動,不斷贏得話語權,提升國家認同。”
據介紹,過去幾年,茅臺在宏觀經濟持續下行、行業市場深度調整的環境下,率先在業內走出低谷、企穩回升。茅臺創建了立體、多元、全媒體的品牌推廣體系,開展了強有力的品牌文化傳播。在品牌建設方面,茅臺以國際化方式對茅臺品牌進行生動解讀,面向國際市場實施品牌推廣戰略,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中國茅臺‘一帶一路’行”大型品牌推介活動;在俄羅斯、意大利、美國等舉辦“金獎百年”全球推介活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A P E C會議、博鰲亞洲論壇中歐企業家峰會、國際大數據博覽會、生態文明論壇、世界烈性酒大賽等系列高端活動,極大地提升了茅臺的國際影響力。

此次高峰論壇選舉李保芳為“國家品牌計劃”首任理事長,并代表理事會發布了“國家品牌計劃牡丹江倡議”。(茅臺集團供圖)
根據“華通明略”統計,茅臺的品牌價值,已從2 0 1 2年的1 1 8億美元,提升到了2 0 1 7年的1 6 2.1 9億美元;在其他國際知名品牌排行榜中,茅臺屢獲世界酒業第一,品牌價值最高突破了2 7 5 6億元人民幣,名列B r a n d F i n a n c e“全球烈酒品牌價值5 0強”排行榜首位。今年以來,茅臺股票價格一路上揚,到4月一舉超越帝亞吉歐,成為全球股票市值第一的烈性酒企業。
“這是茅臺品牌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意味著茅臺已從國內走向海外,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李保芳評價說,實際上,茅臺只是近幾年來中國品牌不斷成長的一個縮影。
他進一步分析,很多外企進駐中國,都有一個統一的口號:“只要能在中國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事實上,若我們能在國內做到第一,也勢必在世界獨占鰲頭。但高水準打造中國品牌,不會一蹴而就,這是一次沒有捷徑的長跑。”
把企業形象建設與國家形象建設緊密相連,讓主流、積極、向上等健康元素作為企業品牌建設的方向與標準,這是茅臺近年在品牌建設中堅持的方向。
中國的企業,需要攜手共進。國家品牌高峰論壇上,李保芳就如何圍繞國家品牌計劃“創新、綠色和開放”的主旨,同心攜手,共同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向同行提出三個建議。
首先,恪守匠心做產品。李保芳說,百年大計,質量為本,就“品牌”本身來講,只有好的產品,才會成就好的品牌。“中國企業需要平心定氣,臥薪嘗膽,針對越來越高的消費需求門檻,堅持不懈弘揚工匠精神,扎扎實實把好質量關口,推出更多高品質產品,徹底改變中國只有廉價商品的印象,走好品牌建設最為根本的第一步。”
其次,堅定信心樹信譽。李保芳說,茅臺的銷售構成,有9 0%以上都來自中國市場。換而言之,茅臺今天的品牌效應,絕大部分貢獻來自于中國市場。在推進品牌國際化,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我們不能忘記根本,也要善于伸出觸角。要堅持做好實事,深耕腳下熱土,擴大對外影響。一方面,要堅持消費者至上理念,尊崇社會誠信,遵守商業道德,筑牢品質基礎,以良好的市場口碑贏得信任;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傳播中國聲音,助力社會發展,強化品牌影響,以良好的中國企業形象贏得認可。
最后,要戮力同心探新路。李保芳分析指出,“一帶一路”中國方案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經濟全球化和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品牌思維,也需要隨之不斷升級,以包容心態、開放胸懷、國際視野,探索和拓展新的路徑。一方面,要不斷引入創新思維,學會在國際化語境下,以有效契合當地人文歷史的方式,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設定和實施差異化品牌戰略;另一方面,要善用國內外主流媒體渠道,講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形象,擴大品牌影響,形成更加強大的中國品牌效應。
談到攜手共進,會議期間,李保芳與前來參加會議的洋河股份董事長、黨委書記王耀會面。他說,下半年茅臺將繼續到各地兄弟酒企拜訪,“品牌建設,不是哪一家自己的事情,應該團結協作,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