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忠
珠海市橫琴新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測站(519031)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質量控制探析
王年忠
珠海市橫琴新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測站(519031)
裝配式建筑在國家政策背景下快速發展,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依舊是工程施工質量,更好地控制施工質量是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重要環節。這里從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質量控制的優勢著手,探討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并以控制關鍵節點連接質量為例進行具體的施工質量控制分析,旨在助力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推廣應用及發展。
裝配式建筑;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如今,建筑行業逐漸走上工業化發展道路,可以工廠化生產建筑整體架構,再現場組裝,所以高質量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增加建筑行業經濟效益,推動建筑行業朝著現代化發展。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在集中預制施工以及統一生產裝配、預制有更高精度的結構構件等技術的支撐下,能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從而形成顯著的質量控制優勢。換言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術能提高單個構件的質量,從而保證建筑工程質量[1]。如在傳統的施工中,外墻板施工往往會出現開裂、空鼓、滲漏等質量通病,還有房間尺寸偏差,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外墻板就能直接制作成裝飾性的外墻面,減小窗戶洞口尺寸誤差,且窗戶安裝也更加精確,預制構件能保證安裝窗戶時嚴絲合縫,徹底解決外窗滲漏這一質量問題。另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部件在其工廠預制環節隨時控制材料性能,包括耐火性、防潮性、抗凍融性以及保溫隔聲性等。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每一道施工工序能如機械設備的安裝一般,隨時檢查施工精確度,確保工程質量。
2.1 切實做好施工準備工作
在施工之前做好準備工作是控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質量的基本前提[2]。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科學規劃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所需電源、水源,統籌安排施工現場的道路、圍擋、構配件堆放地、作業場所等;按照總體的施工計劃合理編制施工進度計劃,按照施工進度計劃合理制訂采購及加工原材料、設備、構配件的計劃;依據不同工程施工階段列出各種勞動力計劃,繪制好分布勞動力的圖表;做好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技術準備,包括技術培訓、會審圖紙、測量與計量施工方案、檢測、試驗等;明確主要的施工方法,按照建筑工程實際分階段將施工流水段劃分好,再依據施工階段科學選擇大型的機械設備,明確設備的型號、規格、技術參數、數量等。
2.2 優化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施工技術是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涉及的主要技術措施包括:在吊裝預制墻板之前要先吊運鋼筋,并把內墻鋼筋優先綁扎好,再吊裝預制墻板,預防吊裝構件受到消極影響;在完成鋼筋綁扎之后要精確校正預制墻板,預防在綁扎鋼筋時因擾動預制墻板的支撐件而導致構件發生位移;先合模內墻模板,再安裝外墻暗柱模板;放置現澆墻體疊合板的范圍應控制在澆筑混凝土時高出疊合板底標高10~20 mm的位置上,且吊裝疊合板之前應進行彈線切割,以便放置好疊合板;在吊裝疊合板時,為預防疊合板甩出墻體暗梁縱筋,應在抽出縱筋之后再吊裝,完成吊裝之后重新綁扎。
2.3 控制各種質量影響因素
影響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質量的因素除了施工技術以外還包括材料、機械、人員等,只有控制好各種影響因素,才能控制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
2.3.1 控制材料的質量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涉及的材料,尤其是預制件、臨時支撐系統、吊裝構件等,在使用之前必須進行檢查,確認質量過關之后才能進入施工工序。
2.3.2 控制機械設備的質量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會使用大量機械設備,應全過程監控這些機械設備,保證其始終處于正常的、可靠的、安全的范圍,并保存相關記錄。在選擇機械設備時要以滿足實際施工需求為前提,同時合理使用施工機械。
2.3.3 控制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質量產生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控制人為因素是控制施工質量的重中之重[3]。控制人為因素的措施包括:增強人員質量意識,依托持續的質量教育,或播放施工現場質量事故案例,或分析施工人員發生事故的原因等,讓施工人員直觀體會不重視質量的后果,自覺增強質量意識;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注重施工技術交底,聘請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對施工人員實施操作前的裝配式建筑新技術、新方法等培訓,全面落實施工技術交底工作,使交底到位;加大質量監督與管理力度,在完善各階段質量監督細則的基礎上留下質量監督檢查記錄,使質量監督與管理能落到實處;嚴格執行施工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嚴禁資質不合格人員進入施工崗位,執行有效的獎懲措施。
連接關鍵節點是某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關鍵施工技術,在實踐應用中需要綜合考慮人員管理、流程管理、技術管理以及作業管理等,以便控制鋼筋套筒灌漿質量。
連接關鍵節點的操作人員務必要接受專業的鋼筋套筒灌漿技術培訓,如有必要還應接受考核,簽訂責任書,保證操作人員確實掌握鋼筋套筒灌漿技術,之后才能進行實際的操作,且由專業人員在旁監督,預防因人員操作不當而造成連接構件的強度不達標。
明確鋼筋套筒灌漿技術的使用流程,做好技術交底。大致包括:在吊裝預制柱之前要逐一檢查鋼筋套筒,確保鋼筋套筒內無雜物;灌注混凝土,即先封閉柱底灌漿腔的四周,形成密閉灌漿腔,并確認密封有效之后把壓縮空氣吹入腔內,保證灌漿孔、排漿孔暢通,再利用灌漿機泵管噴射漿液;待漿液從排漿孔、灌漿孔流出之后,使用定制膠塞封堵排漿孔、灌漿孔,待全部排漿孔、灌漿孔都流出漿液后才能停止灌漿。
改進施工技術,解決預制柱插筋問題。專門按照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預制柱尺寸,定制鋼套板,其厚度為5 mm;找準預制柱插筋部位,用精密儀器在鋼套板上開孔,其孔徑、位置及數量等都與預制柱的規格、尺寸相符。一般情況下,鋼套板的長度要比預制柱長度多100 mm,如預制柱尺寸為600 mm×600 mm,其鋼套板尺寸就應是700 mm×700 mm;在鋼套板表面刻畫軸線及其編號,安裝時要對應建筑樓面控制軸線,確保鋼套板準確到位;在梁主筋上焊接長度為300 mm的全絲螺桿,用螺母固定上部鋼套板;在澆筑混凝土時要跟蹤復測、調整,保證插筋吻合套筒位置。
從作業管理層面監督、檢查灌漿密實度,使鋼筋套筒灌漿連接飽滿而密實,灌漿材料也要滿足強度要求;按照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按批檢驗灌漿材料,每一層就是一批,每一個工作班要制作每層不少于三組的長方體試件,在養護28 d之后試驗其抗壓強度,并形成試驗報告。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憑借其施工速度快、能耗低、質量更有保證等優勢,在國內被大力推廣應用。在實踐中,施工單位則要充分重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質量控制優勢,探索更多質量控制措施,保證工程質量,為今后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提供條件。
[1]田川.混凝土建筑施工質量管理與安全控制[J].科技與企業,2015(15):63.
[2]齊寶庫,王丹,白庶,等.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常見質量問題與防范措施[J].建筑經濟,2016(5):28-30.
[3]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因素識別與控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