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川 李 錦 朱曉莉
把學會建成黨聯系煤炭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
——訪中國煤炭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峰
于小川 李 錦 朱曉莉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黨歷來重視科技事業的發展和科技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把科技工作擺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又將每年的5月30日定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充分體現了黨對科技工作的重視和對科技工作者的關懷。
2017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誕辰9 6周年,為充分體現黨員科技工作者的先鋒模范作用和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在煤炭生產實踐中的重要作用,《當代礦工》雜志在七一前夕采訪了中國煤炭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峰。
《當代礦工》雜志:首先請您介紹一下中國煤炭學會的性質以及它的由來?中國煤炭學會的成立為煤炭科技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劉峰:中國煤炭學會成立于1962年。當時,為了加強煤炭行業的科技交流,提高煤炭行業的科技水平,原煤炭部技術委員會主任、煤炭科學院原黨委書記何以端,采礦專家、煤炭科學院院長王德滋,北京礦業學院地質和采礦專家何杰,原煤炭部副部長賀秉章,原煤炭部技術司副司長張培江五人提出應組建煤炭學會。同年11月2 8日,經過中國科協和原煤炭工業部批準,中國煤炭學會成立。
關于中國煤炭學會的性質,學會的章程里有明確表述:中國煤炭學會是民政部批準成立的煤炭行業科技工作者學術性群眾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全國學會之一,是黨和政府聯系煤炭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和發展煤炭科技事業的重要力量。學會現有團體會員和理事單位192家,個人會員21000余人,資深會員530人。學會下設33個分支機構,其中工作委員會4個,技術鑒定委員會1個,專業委員會28個,基本涵蓋了地質、采礦、洗選、裝備、管理等全部與煤炭相關的專業技術學科,同時指導全國2 1個省級煤炭學會開展業務工作,還主辦了2本學術期刊和1本科普期刊。
關于學會的工作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明確要求,就是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扎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當代礦工》雜志:按照上級組織的要求,今年中國煤炭學會設立了黨委,您作為第一任黨委書記,對于加強中國煤炭學會黨的工作有哪些設想?
劉峰:2016年9月,中國科協印發了《中國科協關于加強科技社團黨建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實現學會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的目標任務,要求2017年1月底之前在學會理事會層面建立功能型黨組織。按照中國科協和學會領導的要求,經過與有關副理事長、常務理事溝通,在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后,決定在學會理事會層面成立功能型黨委,并確定了黨委組成人員。2017年1月5日,學會秘書處向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提出《關于成立中共中國煤炭學會功能型黨委的請示》,1月11日得到了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的正式批復。4月18日,中國煤炭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黨委召開第一次會議,傳達了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關于同意中國煤炭學會成立黨委及組成人選的批復》,審議通過了《中國煤炭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黨委工作規則》《中國煤炭學會黨委2017年工作安排》,對中國煤炭學會2017年重點工作安排提出了意見建議。
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黨委會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更好地發揮政治核心、思想引領和組織保障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主動學習、宣傳、執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強化對煤炭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和思想引領,團結帶領廣大煤炭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要保障中煤學會依法按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創新工作方式,規范學會行為,激發學會活力,推動學會有序參與社會治理、提供公共服務、實現健康發展。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據黨章、黨內法規以及學會章程開展工作,領導學會黨建工作,強化引導監督責任,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要堅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有機結合,以黨建促會建,把黨建強會貫穿到學會的重大部署和重要活動之中。對中國煤炭學會重要事項決策、理事會換屆、規劃和年度計劃、大額經費開支等提出意見,保證中國煤炭學會的正確政治方向。
《當代礦工》雜志:中國煤炭學會在煤炭科技人才的培養方面做了哪些重要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劉峰:“十二五”以來,學會堅持創建“12 48”品牌工程,加快煤炭科技人才的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效:緊緊圍繞“做大做強品牌學術會議”的規劃,重點打造了煤層氣學術研討會、全國煤炭工業生產一線青年技術創新論壇、全國礦山建設學術年會、煤炭行業青年科學家論壇等品牌學術會議,這幾年共舉辦學術論壇、會議151個,出席人數達20339人,交流論文1萬余篇,編輯論文集78本,其中正式出版中英文論文集51本。在中國煤炭學會成立五十周年舉辦的高層學術論壇,有450人分享了33個高水平的學術報告;第十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參會代表9 0 0多人,謝克昌、張玉卓兩位院士作了專題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蔡美峰、金涌、裴榮富,中國科學院院士宋振騏、金之鈞、何滿潮等共11位專家分別作了學術報告。這些活動的開展,為加快科技人才的成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學會通過科技成果評審、各類人才獎評審推薦、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宣傳推介,加強了對煤炭行業杰出科技人才的培養與托舉工作,人才培養機制日益完善,形成了院士科研領軍、優秀專家帶頭、助力青年成長的良好人才培養氛圍。這些年來,學會一直在向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推薦院士候選人,張玉卓、李曉紅、何滿潮等一批煤炭科技領軍人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煤炭行業的科技水平和領軍人才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另外,經學會推薦,王金華等11位專家獲得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王國法、祁和剛、郭召華3位專家獲得全國“杰出工程師”獎,于斌等10位同志獲得杰出工程師鼓勵獎,周福寶、張農教授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畢銀麗、周福寶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聶百勝被科技部授予“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稱號。
學會十分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承擔了中國科協2015~2017年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為選拔培養造就一批基礎理論扎實、專業技術精湛、實踐經驗豐富、科技視野開拓、學術道德高尚和職業理想豐滿的復合型青年科技骨干人才創造托舉條件,截至目前已經選拔姜鵬飛等4名被托舉人;主辦的“全國煤炭青年科學技術獎”是國家獎勵辦批準的有影響力的品牌獎項,已經連續開展2 6年,累計表彰優秀青年19 2人,部分早期獲獎者現已成為兩院院士和知名專家;連續開展10屆的“煤炭生產一線優秀青年技術創新交流活動”也是廣受歡迎的品牌活動,累計評選出35歲以下的一線優秀科技工作者180名,優秀論文9 6 1篇,正式出版了10本論文集;設立的煤炭青年科學家論壇,促進了青年科技人員交流新成果。
《當代礦工》雜志:在今后的中國煤炭學會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會黨委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劉峰:中國煤炭學會黨委剛剛成立不久,首先要做的還是加強基礎建設,特別是要加強隊伍建設和陣地建設,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煤炭科技工作者服務,為煤炭科技事業服務。近期計劃要做好這樣幾項工作:對中國煤炭學會官網進行改版,調整有關欄目,設置“黨建強會”專欄,計劃宣傳的內容包括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講話,黨中央重要文件、規定、條例,有關學習輔導報告,上級黨組織的文件,中國科協、煤炭工業協會和學會黨組織活動資訊,礦區先進黨組織的經驗,優秀共產黨員事跡,聯系實際的學習體會等;充分利用期刊平臺,著眼于培養基層員工尤其是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政治素質,宣傳黨組織發揮核心作用的典型事例和優秀黨員科技工作者立足本職崗位、獻身煤炭科技事業的先進事跡;開展“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15屆回首”活動,出版《初升的太陽——煤炭青年科技獎回顧》一部,宣傳典型獲獎人的成才之路和成果業績,激發煤炭青年科技工作者樹立社會主義人生觀和價值觀,立足煤礦生產實際,勇攀科學技術高峰,為實現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青春和智慧;開展科普進礦區、科普展覽、技術培訓講座和生產一線青年科技創新交流等科普活動,加強科普傳播專家隊伍建設,指導建設行業科普教育基地并組建聯盟,放大科普輻射作用,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和工人素質提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兩院院士的推薦工作、行業科技領軍人才的選樹工作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工作,保證煤炭科技人才隊伍持續壯大,為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下一步,中國煤炭學會黨委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拓寬渠道,利用期刊、“黨員之家”、網站、微信等載體,創建全方位黨建學習宣傳陣地,及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重要文件精神,介紹黨的知識及活動資訊,宣傳優秀黨員和礦區先進黨組織的事跡,提升學會黨建學習宣傳的效果。同時,將重點通過“科貓A PP”、網站、微信等方式,建立起與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和兄弟學會之間的黨建學習宣傳聯動,豐富學會黨建信息,使用科協黨建強會行動統一標識,擴大科技社團黨委的影響力,努力把學會建成名副其實的煤炭科技工作者之家,在為廣大煤炭科技人員服務上下功夫,真正成為黨聯系煤炭行業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

中國煤炭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黨委召開第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