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玲
無論用什么方式度過假期,生活趣味都不能剝奪。
夏令營也同樣如此。
夏令營是特別適合孩子度過假期的方式,越來越受到家長的歡迎。種類繁多,形式各異的夏令營產品也應運而生。
是的,產品。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產品類型適合孩子,家長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手抓攻略,心中有數
首先,我們要樹立幾個選營原則。
原則1:安全第一
這是最為重要的原則,也是一票否決的原則。
審核夏令營是否安全,首先要驗證組織者的資質、經驗,然后審核夏令營的安排、流程,最后要詢問往屆營員的反饋,大人孩子都要問。
這些功課萬萬偷懶不得。家長把孩子交給機構,一定要充分考核該機構是否能夠承擔得起這種信任。
原則2:專業保障
這將保證到夏令營的品質。也就是說,這個夏令營是不是值得去。
組織夏令營看似簡單,做好了非常難。機構要有專業背景,主題的設置,資源的調配,活動的組織,生活的安排,心理的調節……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專業的人員和經驗。
現在的夏令營,有個不好的趨勢:旅游化、觀摩化、貴族化;動輒美國、歐洲,住五星酒店,參觀企業總部,訪問名牌大學。
你不覺得這是一個高級商務人士才應該有的行程安排嗎?對于孩子,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體驗,是符合其年齡段認知水平的活動安排,而不是一味表面強調高端,只為把家長唬住。
原則3:人性趣味
無論孩子用什么方式度過假期,生活趣味都是不能剝奪的。
夏令營也同樣如此。
無論多么好的主題,科技也罷,運動也罷,藝術也罷,如果只是強調學習了多少知識、打開了多少眼界,而忽略或犧牲掉了孩子最應該享有的生活趣味、快樂和開心,那就不值得參加。
擦亮眼睛,別被忽悠
按照以上3個篩選原則,我建議家長不要參加以下幾種夏令營:
第一種:臨時搭起的草臺班子
什么是臨時搭起的草臺班子?特指那種平時只做培訓、早教類的機構,每年一到寒暑假,就做季節性的生意。他們對如何組織、帶領孩子度過充實有序的營地生活毫無心得,只是憑平時培訓授課的經驗換個場地照搬,或者找旅游公司合作。
如果你花了那么多營費,最后卻把孩子交到了導游手里,冤不冤?
第二種:沒有經驗的夏令營
有些組織機構愿景很大,出發點很好,機構也有實力,宣傳鋪天蓋地,甚至還請了許多專家站臺,但是萬事俱備,只欠實踐——
夏令營這種涉及多變因素、龐大人群的集體活動,只能從一次次實踐中磨合,才能反復修改細則、積累經驗,光靠理念是沒有用的。缺乏先遣部隊反饋的夏令營,你的孩子去了,只是它積累經驗的試驗品。
說個小內幕,這幾年進入夏令營市場的機構非常多,可是真正的人才就那么一點兒,早已被有雄厚背景和多年經驗的專業機構壟斷。其余一些看著市場大就草草網羅人才開營的機構,一開營就遠赴國外,又是探險又是越野,真的對孩子特別不負責任。
第三種:過于商業化的夏令營
教育商業化本身就帶有諸多弊端,夏令營如果過于商業化(從收費和流程上可以看得出來),無論多么高端,都會背離孩子成長的需求——好玩具常常不貴,長見識不等于高端體驗,好的夏令營也不一定與昂貴消費掛鉤。
私家秘訣,悉數奉上
其實,不少NGO、公益組織,都有很多很好的夏令營。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怎么選擇呢?
首選:知名NGO和公益組織主辦的夏令營
在那里,孩子不僅能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了解環保、公益的細節,還可以獲得信念的感染和培養。在這個時代,有一種良好正向的信念非常難,卻又無比重要(比如,我們在考察之后成為會員的“自然之友”組織)。
次選:專業營地教育機構主辦的夏令營
營地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一個很重要的教育領域。專業的營地教育機構,一門心思只做“營地”這一件事。他們在安全保障、活動設置、心理干預等方面做得非常專業。
三選:專業教育機構組織的與其機構主題相符的夏令營
比如一個倡導自然教育的機構,組織一個自然夏令營;一個倡導藝術修養的機構,組織一個藝術體驗的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