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2016年11月14日,“共生共榮——2016中國雕塑邀請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畫院副院長張江舟、趙衛,畫院黨委副書記張兵,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韓子勇,雕塑院名譽院長錢紹武,雕塑院執行院長陳云崗,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藝術家盛楊、朱成、項金國、于世宏、霍波洋、鄒文、曹春生、朱尚熹、傅中望、王少軍、王中、殷小烽等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張江舟主持。開幕式結束之后,還舉行了“共生共榮——2016中國雕塑邀請展”講談會,參展藝術家與雕塑理論家一起共同探討中國雕塑的未來。
一、主題釋義
此次展覽是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承辦的一次年度性學術邀請展,也是國家藝術基金重點資助的藝術推廣項目。雕塑藝術是藝術門類中的一種,雕塑與其他藝術之間有著共生共榮的關系:各年齡段、各地區的雕塑家們在不同的時空中,共同進行著藝術探索,存在著共生共榮的關系:不同的風格手法以及對藝術理念的差異之間,也同樣有著共生共榮的關系。展覽主題為“共生共榮”,旨在凸顯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自成立以來,各位在聘研究員大力支持了國家畫院5年多來的各項展覽創作任務及展示活動,他們呵護并伴隨著雕塑院的生長與進步,雖然是一個小集體,卻是一個大團隊,這里涵蓋了老、中、青三代雕塑家,大家一起與全國的雕塑界同仁共聚一堂、和諧共生,相互促進,發揮出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徜徉在展廳中,隨時可以感受到策展方在詮釋主題時那充滿包容的良苦用心。
二、展覽運作
“共生共榮——2016中國雕塑邀請展”統籌運作,持續了一年。旨在立足雕塑本質特征,力圖在關注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基礎上,呈現出全國范圍內高水平學術群體的藝術新作面貌。
經雕塑院執行院長陳云崗介紹,本次展覽的作者由三部分構成:以中國國家畫院在聘研究員為學術主體,邀請了當今活躍于雕塑界的老、中、青各年齡段中具有代表性的優秀雕塑家以及由著名雕塑家推薦的年輕雕塑家共同參與。同時,展覽兼顧了地區的代表性,尤其是來自兩岸三地雕塑家代表的共同參加,共同見證本展的多元共生。
著名藝術家盛楊先生表示,藝術家的邀請和作品的選擇上,首先注意作品的藝術性,其次是作品蘊含的思想性。強調要注重表現雕塑的本體語言、雕塑感和雕塑的價值,要注重發掘新秀,展示更年青一代雕塑家的面貌。希望這個展覽既是對這種創作狀態的呈現,同時也是對當下雕塑創作生態的展示。
三、業界評析
此次參展藝術家的年齡跨度近一個世紀之久,展覽中既能看到多位當今中國雕塑界已至耄耋之年的前輩大師作品,也有緊隨其后的藝壇宿將,更有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成長并積淀下的一批優秀的中青年雕塑家的作品。業界名家給予了較高評價,摘錄部分如下:
中國國家畫院楊曉陽院長未出席開幕式,但在之前看展覽時他認為,此次展覽兩岸三地老中青三代陣容整齊,多種風格同臺展出,老藝術家新作不斷,年輕新秀勇于創新,是一個成功的展覽。雕塑院名譽院長錢紹武為展出這么多作品而高興,他認為有這樣的展出機會對雕塑家很有幫助。談及新生代的藝術家,他說:“一切希望都在年輕人身上。”著名雕塑家盛楊認為:“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用雕塑的本體語言來表現的展覽了,好的作品應該是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一,現代社會給雕塑家發揮的平臺變得更多了,我們的表現形式、思想內涵都應該更寬泛,更能體現現代社會的精神價值。”著名雕塑家傅中望認為,展覽從整體布置上非常突出每個人的個性,雕塑的形式和語言、包括不同材質的表達方式在展覽上都可以得到全面地呈現,展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