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工

“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南北朝時期,紹興釀酒已頗負盛名。文人飲酒,作詩為樂。永和九年,王羲之在紹興蘭亭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趁酒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
這張由日本攝影師在上個世紀20年代拍攝的照片,展示了當時制作紹興酒的一個步驟。紹興酒一般在農歷七月制酒藥,九月制麥曲,十月制淋飯。大雪前后正式開始釀酒,到次年立春結束,發酵期長達八十多天。釀酒以糯米為原料,經過篩米、浸米、蒸飯、攤冷、落作(加麥曲、淋飯、鑒湖水)、主發酵等步驟釀出。
紹興酒酒種頗豐,有元紅酒、香雪酒、花雕酒等,而花雕又是當中最富特色的。早在宋代,每當一戶人家生了女孩,滿月時就選酒數壇,請人刻字彩繪,而后泥封窖藏,待女兒長大出閣時,取出窖藏陳酒以待賓客,以兆吉祥。
在紹興,另有一種酒名為“竹葉青”,色澤金黃,清透純凈。人們認為,在酒液中浸泡嫩竹葉,能取得淡綠清香的色味。竹葉青以清醇甜美的口感和顯著的養生保健功效著稱,贏得中外飲者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