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一書通過節日主題插畫的形式,介紹了18個中國和西方的節日,并巧妙融入文物知識和觀復貓的漫畫形象,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讀者重溫了節日的儀式感。
身為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跟觀復貓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特意把這些貓咪與節日的點滴趣事都寫進了這本書中,不僅把它們的新花招公布于眾,還講述了眾多節日背后的起源,以及那些歷史往事中所蘊藏的傳統文化之美,重構節日的溫情,給今天的我們帶來全新的感受。
其實,節日不僅能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和身體上的放松,還可以更多地寄予我們對自身的期望、對人文的關懷。
1春節

春節,即迎接春天的節日,正處于冬去春來、萬物復蘇之初,人們殷切盼望著春暖花開、柳綠花紅、蝶舞鶯飛,曼春梳洗換新顏,心情自然暢意舒心。馬都督身軀威武,麻條條敏捷靈活,兩位貓小將化身門神,兢兢業業保觀復,歡歡喜喜迎客來。
2端午節
劉禹錫在《競渡曲》中寫道:“蛟龍得雨鬐鬣動,?飲河形影聯。”一條條龍舟在河水里翻騰,云水怒,雨點急,彩虹悠閑而立,靜看河動。每到這一天,人們坐上龍舟,穿行于江河之上,其樂無窮。
3母親節
“麒麟送子”一直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寓意。觀復博物館也曾有位偉大的貓媽媽,她叫蘇三三,生下了六個麟兒。其中五個健康活潑,懷抱的蘇二花卻患有先天性無法治愈的骨骼畸形。但是,無論貧富、健康和美丑,在蘇三三的心里,孩子們都是同樣珍貴的寶貝。這種愛細膩深沉,毫無分別。
4中秋節

八月十五的月宮,充滿了古典浪漫主義色彩,且不說嫦娥仙子長袖翩然,也不管玉兔精靈怎樣千伶百俐,就是仙桂飄香,已經足夠我們為之傾倒了。觀復的仙女貓們穿上綾羅廣袖,抱著搗藥玉兔,仙氣裊裊向月宮飛去。今夜月兒圓,佳節逢佳貓,地上萬家燈火,仰頭應看,如斯美好。
5七夕節

從西漢時起,古人開始過七夕節。在民間,先民們也在七夕乞巧,有喜蛛應巧、丟針驗巧等眾多風俗。當然了,七夕也是吃貨們的節日,這天要吃“巧果”。不過,隨著時代的演進,只要提及牛郎織女,主題多是愛情。時至今日,七夕基本已經成了中國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