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曦暉
摘 要:《a小調的奏鳴曲》是舒伯特的第一個奏鳴曲的作品,這個作品因其哲學性和創新性的特點,受到了人們一致的好評,因此它的作品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以舒伯特的《a小調的奏鳴曲》為此次研究的主題,主要對該作品中提琴的演奏進行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提琴演奏;奏鳴曲;研究
中圖分類號:J6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131-01
本文從a小調的奏鳴曲的寫作特點作為出發點,主要將提琴演奏的藝術性得到很好的發揮,主要對該作品體現出的獨特風格進行詳細描述,從而使人們更多的了解奏鳴曲創作特點。接下來一起對a小調的奏鳴曲中關于提琴的演奏做出具體的研究。
一、關于a小調的提琴演奏分析
(一)a小調的提琴演奏特征的分析
舒伯特這一作品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實現了主題動機和作品結構的統一性,正因為這一特征使該作品聞名于世。這一作品主要采用的是4個樂章大型結構,這種方式與交響曲的套曲結構進行了呼應,從而將提琴奏鳴曲的這一藝術形式很好的建立在交響樂創作思想上。
(二)關于a小調的提琴演奏技巧的分析
從a小調的提琴演奏中可以感受到,這一作品旋律以及音響的表現效果都折射出貝多芬的影子,實現了傷感與靈魂的相輔相成。從這一作品的開始部分就可以體會到一種氣勢與一股強大的力量,這是藝術的最好體現,要想達到這種效果,就需要掌握好提琴演奏的技巧。也就是在演奏過程中合理的控制好力量。演奏者一定要把握好曲目的強度,還要控制好提琴演奏力度,將慷鏘堅定的力度充分的展現出來,當遇上琵琶式旋律需要及時將力度降下來,體現出一種弱而不虛的音樂表達方式。
樂曲主部和副部的連接部分可以體現出演奏者心理變化情況,所以在此過程中及時將其力度減弱,從而將舒伯特不安的情緒得到最好的體現,在提琴演奏過程中,將演奏者當時的心理變化得以展現。保持總體心理變化不改變,就需要注意旋律里邊的強音部分,強音旋律結構與結束部分旋律的結構比起來要長一些,可以將這種旋律比作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當做是生活中的絕望,在此環節還要把握好其力度,脫離萎靡的狀態,就像被響雷驚醒一般,賦予戰斗力,盡管只剩最后一點力氣也要拼死戰斗。
在提琴演奏中將力度得以釋放,只有這樣,才可以寄將演奏的真實情緒展示出來,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將自身積極融入到樂曲旋律中,真實的感受激動的狀態,將內心情緒爆發出去。在提琴演奏環節,時刻保持清晰的音色,同時將傷感的心理狀態經過旋律熏陶下,及時將其悲憤之情得到傾斜,并在樂曲結尾,再次將主題的樂句做了重復,更好的向人們展示了自己不服輸的精神,也是超越自我的一種集中體現。在最后一點力氣耗盡之前,勇于將自己的困惑展現出來,這種特殊的情感是需要用心體會的,體會的過程也是我們享受的具體過程。相關人員從樂曲鋪面力度記錄表看來,演奏者需要在演奏過程中準確的把握好力度,從開始部分的強到后來的減弱,結束部分也是強,所以可以說,在提琴演奏最后一句,需要將其力度進行重復,以便于將內心傷感的情緒得到發泄。
(三)關于a小調的奏鳴曲提琴演奏的特殊性分析
在舒伯特《a小調的奏鳴曲》演奏中不僅可以領悟到心靈的觸動,還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樂曲在演奏家看來屬于一件工藝品,是需要用心雕刻的。音樂作品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高雅,同時在樂曲欣賞中能夠真實的感受創作者的內心活動,將創作者憂郁的情緒得到最好的展示。這一作品的演奏者和貝多芬有相似的地方,具有內斂的特點。以下是提琴演奏中需要特別注意的環節。
1.由于舒伯特是處于一個歷史過渡時期,所以他吸收的是兩個時代文化的產物,而且他的派別具有廣泛性的特點,由此看來,他所利用的素材都是和風俗習慣有關的。
2.需要將演奏者歸入古代流派創作家范疇之內,可是由于他具有浪漫主義,于是可以將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積極融入到音樂創作中,在樂曲演奏中將自己真實的情感得以釋放,從而有效增添了音樂的藝術色彩。
從音樂創作和提琴演奏中更深刻的了解到創作者是一個更高境界的音樂人,由此看來,舒伯特是一個極具浪漫的古典藝術家,還可以說他是古代派和浪漫派的中間人物,就在古典音樂世界里,經過洗禮,從而擁有了強大的力量,將內心情感得到釋放。
二、結語
綜上所述,在樂曲演奏中投入感情,真實的體會創作者的內心世界,更深刻的體會舒伯特的傷感情緒。
參考文獻:
[1]張暢.《舒伯特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教學分析:情感表現[J].小演奏家,2012(11).
[2]陳默默.舒伯特的奏鳴曲創作風格解讀——以《a小調鋼琴奏鳴曲》(D.784)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6).
[3]聶娜.探究舒伯特和他的《a小調鋼琴奏鳴曲》[J].音樂大觀,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