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如拉
摘 要:自20世紀80年代日本曾多次出現青少年因被欺凌而自殺的事件。校園欺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長,甚至威脅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本文圍繞2015年上映的日本影片“罪的留白”來解讀日本校園欺凌問題產生的原因,根據欺凌問題探討相關對策。
關鍵詞:<罪的留白>;欺凌;原因;對策
日本反映中學生欺凌事件的影片很多。2015年放映的電影“罪的留白” 講授了發生在校園女生中的欺凌案,相比于男生之間動輒血肉模糊的暴力,這種冷暴力更加深邃,更加殘酷。因為,她們之間的愛和恨,冷漠和虛偽,更加接近成人世界的心靈角斗。在這個心靈的角斗背后隱藏和日本特有的社會現象。
1 欺凌問題的原因
可憐的女孩加奈,正是在同學木場咲的冷笑和凝視中,走向生命的終點。但逼死加奈的不僅是同學的鄙視還有她父親的冷漠和校園的殘酷。
1.歷史原因
加奈為什么選擇自殺,她的日記透露了一切。她在日記中提到最近木場咲和小帆很冷落她,她寫到:“每次我和木場咲說話小帆就不高興,我想小帆大概討厭我吧!但是小帆為什么生氣我也不知道,我做了什么嗎?”加奈,小木場和小帆咲是好朋友。日本人所為的一個“圈子”(グルプー)。最近加奈從覺得好像“圈子”的兩位好朋友一直冷落她,孤立她,讓她很不安心。她甚至想“如果能早點加入其它圈子就好了,到這個地步應該沒有其他圈子接納我了吧!”加奈的日記很明顯的透露了日本社會的集團性質。自古以來,集團意識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使日本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集團意識。日本從江戶時代開始實行“村八分”制度,如果誰破壞了制度或不遵守規矩對他實施懲罰。而且家人也受連累。日本人為了整體而犧牲局部,對集團絕對服從。因加奈融入不了這個集團所以很郁悶,孤獨,最后日記中她寫道:我已經厭倦這一切了。無奈中她選擇結束生命來告別這個所謂的“圈子”
2.殘酷的現實
2.1父親的冷漠
加奈選擇自殺的另一個原因是父親的忽視和冷漠。加奈的媽媽因難產留下父女離開了這個世界。媽媽的去世對她打擊很大,她也很自責以為媽媽的離開與她有個關系,她在日記中這樣說:“殺死媽媽的人是我的話,我死了爸爸也不會傷心吧!我為什么要出生呢!如果我沒有的話,媽媽也許還活著吧!”但加奈的父親沒有察覺到女兒如此痛心的苦衷。有一次和三個好朋友出去唱歌,因她及時沒到場被兩個朋友惡語攻擊,本來心情很糟糕回家后又被父親大罵一頓。父親的舉動足夠證明日本家庭成員之間的冷漠及忽視。影片告訴我們,日本社會發展給家庭帶來了物質改善的同時家庭情感交流等精神生活越來越貧乏。現在日本核家庭占據主導地位,家里的孩子有獨立的房間,且大部分時間在自己的房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這種空間和時間上的自由雖然利于培養他們獨立性但會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減少容易培養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孩子慢慢變得自我,自私,孤獨。而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孩子交流慢慢孩子也變得不愿意和家長交流,據調查,很多受欺負而自殺的學生中,長期遭受校園欺負的他們忍受著無比沉重的心理負擔,而他們的父母對此卻沒有察覺。可見,日本家庭中親子交流的蛻化程度。
2.2 校園的無視
加奈自殺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校園殘缺的管理和班主任老師的漠不關心。事情發生后校方和班主任除了道歉沒有做任何調查。作為一個班主任老師不僅管理班級事情,更應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成長。但加奈的班主任老師事情發生后除了道歉就是道歉。從這一點我們能看出日本的校園管理很不完善,班主任老師的責任沒到位等問題。
2.3 個人原因
一個孩子之所以會有欺凌行為和他的成長經歷是分不開的。一方面,加奈因母親去世從小缺少了愛的關懷,缺乏了安全感。因自卑,孤獨,無奈之下選擇了自殺。另外,木場咲因父母長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雖然物質上得到了滿足,但沒得到過父母的愛。因為自卑而嫉妒那些生活在幸福環境的孩子,而且從小缺乏別人的愛,所以也不知道如何關系別人。更不會體會被欺凌的小孩子所經歷的痛苦。因缺乏關愛和正確的教導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支配他人的欲望非常強烈,容忍不了自己意見不同或不順從自己的人,從而實施欺凌的道路。
2 處理校園欺凌的對策
1.家庭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都說“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好父母勝過好老師”。因被欺凌走上自殺的孩子家庭肯定不完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的滿足但忽視了精神交流。家庭中夫妻中間的交流,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父母忙于工作,為了掙錢,很少空出時間和孩子交流從而導致孩子越來越性格孤僻,遇到煩惱也不會和父母交談,從而走上極端。尤其是初中的學生正處于逆反時期,如果不好好引導的話很容易走上極端。所以父母不管工作多忙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周末可以安排一些家庭小旅行,不僅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更讓孩子知道父母多么愛他們,他們是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員。讓孩子有一個歸屬感。除此以外,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經常和任課老師交流,要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
2.校方及老師
學校和老師如何正確認識和解決欺凌問題也是非常關鍵的。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的。所以如果經常關注的話也會避免欺凌事件發生。所以老師平時多和學生交流,聽取他們的苦衷,正確把握事實。多鼓勵孩子,正確引導他們。老師的關懷,鼓勵以及理解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經常和家長交談聽取家長的困惑以及學生的狀況,也把學校的信息和要求傳達給他們。校園必須出臺有關欺凌的處理方法,嚴肅對待欺凌問題,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
3.學生個人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比較重視隱私。遇到欺凌事也不會隨意告訴別人。學生個人應該學會樂觀,自信。遇到困惑的事情盡量敞開心扉和家長,朋友,老師商量。要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課外多閱覽書籍,在書本中學到如何處理困惑的事,如何建立和朋友之間的友好關系等。
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校園欺凌問題是值得引起關注的問題。欺凌問題中國也有,通過分析日本的欺凌問題,希望中國的校園暴力提供建議,希望幫助學生快樂成長,度過美好少年。
參考文獻
[1]由澤安彥 日本的家庭病態現象的分析《日本回聲》1980(3)
[2]師艷榮 日本青少年自殺行為的特點《外國中小學教育》2012(1)
[3]化巖 日本社會的欺凌問題-以初中生為中心《才智》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