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一
摘 要:主要研究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分析了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優勢,在此基礎上,對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預制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
我國建筑施工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標準化、模塊化程度隨之提升,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應運而生,通過預制建筑結構件,加快現場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施工質量,研究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對提高住宅建筑施工質量有重要意義。
1 技術優勢
(一)節約資源
我國住宅建筑建設施工和使用過程的能耗比發達國家大很多,現今正在使用的住宅建筑節能減排性能一般,節能建筑建設與發展緩慢,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施工過程中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資源利用率不高。相比之下,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的建造工業化、模塊化程度更高,能夠更好的保護環境,建筑施工和使用的能耗更低,能夠改變我國住宅建筑能耗偏高的問題,混凝土裝配式住宅使用了預制外墻墻板,外墻無需現場澆筑施工,外墻模板使用量更小,應用的疊合板陽臺也有效解決了木材、鋼筋以及混凝土的用量,能夠節約40%的木材。
(二)節能環保
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對建筑材料的用量更小,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更少,廢棄物處理費用更低,有助于住宅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使用到的預制構件來自工廠化加工,建筑材料利用率更高,而且加工車間內環境更加穩定,有助于預制構件的質量控制,并且預制構件現場組裝工作量很小,施工噪聲強度低,施工進度快,建筑施工對周邊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更小,施工產生的粉塵、廢水、有害物質排放更少,也有效減輕了住宅建筑施工造成的環境問題。
(二)工期與造價優勢
傳統住宅建筑主體結構封頂施工結束之后,需要1-2個月的時間剔鑿窗洞、防水、副框收口,裝配式施工技術則使用了預留墻面安裝外窗需要使用的木磚的預制外墻板,主體結構封頂之后,可以直接封閉外圍,節省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而且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也便于提前插入室內砌筑,更早開始建筑裝飾工程。而且傳統的建筑施工中,外墻裝修、保溫粘貼、抗裂砂漿涂抹等施工需要耗時2-3個月,相比之下,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則可以在預制外墻、飄窗時同時制作完成保溫層與裝飾層,節省建筑外裝修時間接近3個月。因為施工效率更高,工期更短,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在施工成本方面也與很大優勢,節省了機械臺班費用和人力費用,無論是預制構件的廠內生產還是現場組裝,都是規范化標準化的流水式可重復勞動,施工效率更高,人力資源投入更少。
2 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
(一)預制內剪力墻
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施工質量,提升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要求預制構件之間要求緊密有效可靠的連接。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可以使用螺栓連接的方式將預制構件可靠連接起來,同時也有助于控制預制構件之間的連接精度。另外,安裝預制構件時要處理好下層板預留插筋問題,之后再將內墻預制預留板螺旋孔深入。安裝預制構件時,首先要在螺栓孔中安裝水泥漿液,之后使用螺旋固定連接,形成剪力墻和其他構件之間的可靠連接,另外,預制構件施工時,整體結構中心位置剪力墻需要設置連接螺栓,方便后續施工,保證剪力墻結構強度和可靠性。
(二)預制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
預制疊合板安裝是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中廣泛應用的常用技術,安裝預制疊合板,要注意控制預制疊合板和作業層之間的距離,根據施工要求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疊放版方向,施工中疊合板安裝方向還要適當調整,保證施工精度。安裝預制吊板時,為防止損壞疊合板或者造成材料浪費。疊合板的安裝施工方式也要合理選擇,推薦選擇模塊化吊裝方式,安裝過程中,疊合板底部要設置穩固的臨時支架,保證疊合板穩定性,吊裝施工結束之后,要及時將臨時支架拆除,避免影響后續施工步驟。安裝雙層結構時,需要綜合考慮工程實際情況,雙層支架,上一層疊合板結構安裝施工結束之后,及時開始現場混凝土澆筑施工,妥善養護,定期檢測混凝土強度,上升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之后,拆除下層支架。
(三)預制構件現場施工
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中,預制窗施工是一個關鍵環節,施工預制窗體,一般選擇螺栓連接,連接窗體預留螺母,連接施工過程中對窗體方向適當調整,確保螺栓能夠準確插入連接孔,提高預制窗連接質量和可靠性。預制構件吊裝是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現場裝配施工主要過程,有干濕兩種不同的吊裝工序。其中實施墻板吊裝是指樓板灌漿之前開始吊裝墻板,墻板上部預留錨筋插入疊合現澆混凝土層中,澆筑樓板時,使用現澆混凝土將墻板上部和結構體連接成為整體。下部使用鐵件連接,還預留了一定滑動空間,為建筑提供一定柔性。干式系統則在建筑主體結構施工結束之后吊裝墻板,墻板疊合層沒有連接預留錨筋,墻板上下部使用4個承重、調整的鐵件連接。
(四)預制構件支撐
預制柱使用斜撐支撐系統,柱吊裝結束之后套筒續接砂漿,接3撐,大梁先吊裝,后施工套筒續接砂漿,應支4撐。柱斜撐最大容許撐拉強度為1t,柱底使用薄鐵墊片,依據柱子質量確定墊片平面尺寸,斜撐與地面最佳角度為55°,斜撐兩端螺紋需要緊縮,并充分考慮到斜向構架平衡和后續工序施工,對支架固定位置與數量靈活選擇。預制梁和預制柱接頭、剪力墻豎向連接位置等狹窄部位可以使用現澆混凝土連接,混凝土澆筑量很小,鑄模側向壓力也比較小,設計中要避免出現移動和膨脹,同時為防止水泥漿溢出,要加強鑄模與構件連接。
3 結語
新型預制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工期更短,施工材料利用率更高,施工成本更低,建筑質量更加穩定性,節能性能更好,對住宅建筑施工的標準化、木版畫、工業化生產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龍莉波,馬躍強,趙波,席金虎,李衛紅,何飛.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及其配套裝備的創新研究[J].建筑施工,2016(03).
[2]鐘志昌.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術及質量管控分析[J].價值工程,2016(14).
[3]王春霞,郭寶榮.裝配式住宅中預制構件施工技術研究[J].江西建材,2016(22).
[4]康順年.關于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分析[J].門窗,2016(08).
[5]孫曉,楊巍.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優勢初探[J].四川水泥,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