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馬亞偉
摘 要:氣象部門要加強氣象對農業的防災減災服務職能,加強對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的建設,根據現代農業的體系結構,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體系,提高氣象部門預報信息的準確性。農業災害的發展由許多的自然因素決定,通過深入探究,認識災害發生和發展客觀規律,可以通過預測災害的發生采取措施,減少損失。
關鍵詞:災害防御;災害研究與評測;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S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4-0227-01
1 農業氣象災害研究與評測
在農業生產中決定農產量最大的就是農業氣象災害,所以對此項所造成損害進行農業氣象災害評估。
1.1 農作物模型評估方法
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化,人們將信息技術與農業氣象災害研究進行了有效結合,而且在農業氣象災害研究的過程中建立了作物模型進行定量評估。進行作物模型評估的好處是直觀的看出農作物的生長過程、發育時期各個階段的溫度變化。
1.2 綜合模型評估方法
綜合模型評估方法就是綜合受災的程度、受災的范圍、抵抗能力、作物對災害的敏感度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等多種因素進行評估,氣象災害又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發生發展的規律,從致災因子到承災體、承災環境,都具有緊密的聯系和完整的災害鏈條。臺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統一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并及時向有關災害防御、救助部門通報;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1.3 災害風險評估方法
實施災害風險評估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對已存在的危險因子在一定年限內的可發生性以及危險程度進行預測,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種類多,頻次高,階段性和季節性明顯,區域差異大,影響范圍廣。高溫熱浪、干旱、暴雨、臺風、沙塵暴、低溫寒潮、霜凍、大風、霧、霾、冰雹、雷電、連陰雨等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普遍存在,頻繁發生,影響廣泛。
2 現狀分析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其他有關部門所屬的氣象臺站和與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有關的單位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的需要,極端高溫高發區較集中,干旱分布廣泛,極端強降水多發于南部,臺風登陸時間集中,沙塵暴季節性明顯,霜凍及寒潮北強南弱,大風區域性特點突出。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的需要組織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的氣象災害聯合監測,并將人口密集區、農業主產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域、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漁場作為氣象災害監測的重點區域。
①綜合模型評估,這種評估方式的著力點往往放在氣象災害的危害級別,天氣和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研究表明,未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將更加復雜多變,高溫、干旱和強降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將進一步加劇,抵御巨災的形勢不容樂觀。這一特點決定了氣象災害具有可防范性的特征。②模型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很強的通用性與機理性,并且非常實用,目前普遍運用于我國一些基層的農業管理者身上,能夠為農作物的種植提供改進方案。
3 加強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觀測站網
我國是世界上農業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農業生產始終受到各類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的制約。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對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的綜合防御技術研究,以實現農業發展的宏偉戰略目標針對氣象不能為小區域農業減災防災服務的現狀,要建立起高時空密度、自動化和多要素的現代化氣象綜合檢測網絡,對相關的氣象資料進行實時、準確的監測,提高氣象檢測的能力。
3.2 提高對災害的預測和預防能力
災害的預測和預防體系是氣象部門加強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重要環節,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氣象災害防御、有效避免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具有重要意義。開展針對性的災害預警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氣象部門要加強氣象對農業的防災減災服務職能,加強對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的建設,根據現代農業的體系結構,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體系,提高氣象部門預報信息的準確性。為此,要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防御法律制度,加快推進《氣象災害防御法》立法進程;加強氣象災害綜合觀測體系建設;完善氣象災害監測信息共享的法律制度;完善提高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能力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門和社會在氣象災害防御活動中的法律責任體系,解決氣象災害防御中遇到的瓶頸和制度缺陷問題,進一步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