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平
摘 要:用地模式的合理與否對風景園林設計工作具有重要影響,針對風景園林設計工作中景觀和環境不協調、資源浪費等方面問題,設計人員需要對設計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從用地模式入手對風景園林建設場地進行科學的選擇和利用,為風景園林設計工作提供適宜的物質條件,促進風景園林景觀設計效果提升的同時,為節約型風景園林設計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風景園林;設計;用地模式
為了促進風景園林設計水平的提升,設計人員需要對土地資源浪費、園林景觀不協調一類的問題進行解決,結合風景園林的建設施工環境對其進行設計,對用地模式進行更多的思考和分析,進而選擇適宜的模式進行設計,減少資源以及成本方面的浪費。下面從傍水園林場地、地勢平坦的園林場地以及山體園林場地等幾方面對風景園林設計用地模式進行具體分析,對場地選擇及利用方法方面的內容進行闡述,希望為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啟發和參考。
1 風景園林設計用地模式分析
1.1 依托于建筑的園林場地用地模式
目前,可持續發展及綠色環保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風景園林投入建設。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對生存環境方面的要求,適應新時期綠色城市建設方面的要求,設計人員需要在學校、宅院等建筑的基礎上進行風景園林設計,對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進行滿足。但是,此類依托于建筑體的園林設計模式與建筑基地環境具有較大聯系,如何對其整體布局分散、整體地形結構復雜等方面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已經成為用地模式及風景園林設計工作的重點。針對上述情況,設計人員結合建筑實際情況及附近環境進行用地設計,不僅能夠對人們休憩娛樂等方面需求進行滿足,同時能夠對建筑區域進行有效的保護,使休閑功能和實用功能兼備,并且建筑綠地設計規劃等方面工作也會更加合理;設計人員還可以對亭廊花架、道路交通以及休息區域進行協調設計,為用地模式合理性的提升及園林場地整體功能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1.2 地勢平坦的園林場地用地模式
為了促進風景園林設計綜合效益的提升,設計人員需要對用地模式進行優化調整,對風景園林的可持續發展需求進行滿足。若想對建設用地方面的需求進行滿足,設計?人員應在傳統理論的基礎上融入新型設計理念和方法,對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在繼承傳統風景園林設計優點的同時將節約型風景園林設計理念滲透其中,進而使用地模式及設計工作與新時期發展形勢相適應。
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城市建筑密度逐漸增加,公共空間面積逐漸減小,此時需要設計人員對用地模式等問題進行更多考慮,結合城市規劃建設方案中整體設計內容對現有地勢、土地等方面情況進行利用,地勢平坦的區域可謂是風景園林建設工作的首選之一,地形處理工作的難度有所下調,并且能夠確保景觀不會被遮掩,為大型集中式標志景觀設計工作提供更多有利條件。例如,設計人員對某風景園林進行設計時,對其平坦地勢方面的優勢進行充分利用,使風景園林的標志性景觀更加突出,使景觀更加磅礴大氣,讓觀看者產生震撼的感覺;因地勢平坦方面的原因,設計人員不能對更多的環境要素進行利用,此時設計人員從用地模式入手,通過主體景觀體量感的保持、主次分明的設計將風景園林設計的重點突出,使豎向震撼力及吸引力提升,提高設計效果。
1.3 山林型園林場地的用地模式
山林地勢的特征極為鮮明,設計人員可對其蜿蜒連綿、險峻、高低起伏等各類風景特點和自然環境優勢進行利用:對凹地可進行開鑿處理,或是通過深挖水源使之形成湖泊景觀;通過就地取用山石的方式建筑一些房屋建筑,并且結合山走勢方面特點對曲廊進行設計,使風景園林中的景觀設計更加自然生動;在陡峭山澗位置可進行亭臺樓閣的設計,此用地模式和方法能夠形成一種云霧環繞、宛若仙境的感覺,并且能夠對原有天然資源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護與利用。例如,某山地風景園林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對附近山體、景區地基的關系進行協調,對園林景區范圍進行規劃和調整,并且在GIS技術的支持下,對基地高程、坡向一類的基礎資料進行掌握,結合資料內容對土地管理、生態優勢等方面問題進行分析,最終決定對其進行“一山二區”的空間結構設計;對景區空間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選擇密集土地利用模式,使當地自然生態網絡和景區用地融為一體,比如借助綠地分隔的方式對居住區域用地進行調整和設計,選擇平坦區域當作商業金融用地等,這種差異明顯的復合型用地模式能夠對緊湊空間規劃設計方案優勢進行充分利用,實現節約土地資源的目標。
1.4 傍水園林場地的用地模式
人類具有親水性的心理需求,設計人員對風景園林進行設計時,對水景這一造景元素進行適當應用,使水景以不同的形態和形式出現在園林之中,使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在水景設計的基礎上,設計人員能夠利用水環境對景觀范圍、視覺效果等進行擴展,并且將自己的思想及情感融入其中;在擇水造景和用地模式的選擇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將原有綠色植物融入園林景觀設計,并且借助水上點點泛舟、煙霧環繞等寫意的手法營造獨有的意境,借助水環境對城市地域特色進行烘托,并且通過江、河、湖、海等不同水系為人們帶來不同的景觀感受,結合水系形狀在水流轉角等位置設置景觀。總之借助該種用地模式和設計,設計人員能夠對景觀軸線進行擴展,拓寬景觀視角,為風景園林人文特征塑造等方面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提升園林設計水平。
2 場地的選取及利用
2.1 廢棄采石坑等方面的利用
設計人員對風景園林用地模式進行設計和選擇時,可對廢棄采石坑進行利用,在原有場地的基礎上創造風景名勝,例如某風景園林在設計過程中,對原有廢棄采石坑進行利用,通過點綴的方式將自然環境和人工設計更好的融為一體,對現有場地資源進行充分利用。設計人員需要在勘察工作基礎上結合具體環境完成用地模式的設計和選擇,進而為風景園林設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提供更多保障。
2.2 自然地勢及環境條件的利用
為了對風景園林設計的綜合效益進行提升,設計人員需要對地形地勢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解,進而對基地環境進行有效處理,為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并且對現有自然條件進行充分利用。風景園林的建設實施工作受到基地建設條件等方面影響,設計人員需要對各類影響條件進行定性分析,就不利的自然影響因素而言,設計人員需要對地勢環境為施工作業、設備配置等方面工作帶來的困難進行考慮,避免出現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設計人員需要結合水環境污染、地質結構變化、土壤PH值變化等方面情況對用地問題進行考慮,通過對自然不利因素的分析和實地考察等方式找到矛盾焦點,將不利因素轉變成有利條件,為風景園林設計生態保護效益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使風景園林設計和自然環境條件及地勢等相得益彰,為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等方面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3 結束語
總結全文,用地模式的選取對風景園林設計工作而言非常重要,為了對用地模式進行正確選擇,設計人員需要對建設施工場地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對場地特點進行掌握,結合勘測和調查工作結果確定用地模式。通過對有利條件、無法避免的不利條件等方面的分析,對容積率、面積大小、當地人文背景等方面的考慮,設計人員能夠將節約型園林設計理念融入用地設計工作中,為風景園林設計合理性等方面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鮑碧云.關于風景園林設計用地模式的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0):184-184.
[2]楊永波,陳瀟,何建波等.風景園林設計用地問題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6(28):309-309.
[3]楊文娣.風景園林設計用地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1):2873-2873.